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龙拜山”以祭祀的名义赶一场三月的庙会……

2021-04-15 15:30:05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本文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2021年4月·下半月刊 撰文/冯慧宁 供图/广西骆越研究学会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踏青歌节,壮族歌圩起源祭祖,壮乡的人们在三月三这天用天琴、山歌、师公舞等多种祭祀骆越祖母王的方式,先娱神而后娱人,寻根问祖。在大明山一带的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每年三月三都会有上万人来到这个小镇,以祭祀骆越祖母王的名义来赶一场热闹的庙会。

 

广西大明山一带流传着一个关于特掘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个无儿无女的寡妇,独自生活了很久。某天,寡妇到河边挑水时,遇见了一条小蛇并把它带回家当成亲生儿子来抚养,并取名为特掘(壮语中意为断尾),特掘长大后,化身为人,端茶奉药,以尽孝道。后来,寡妇在农历的三月三日去世,特掘飞天成龙,寡妇便被人们称为龙母。据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三这天,大明山一带都会刮起一阵异于寻常的大风,当地人说,这是特掘来给龙母扫墓来了……即,三月三,龙拜山。

万人空巷的祭祀大典活动现场

 

罗波庙会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罗波镇上的三月三也许还会有一场超大规模的庙会,估计参加活动的嘉宾会增加到十几万人,甚至是在越南、泰国、老挝等国家的骆越后裔都会来参加。” 回忆起往年的三月三活动,罗波镇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协会会长陆映春感慨地说道。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罗波镇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举办隆重的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

 

往年农历三月初一开始,武鸣罗波镇上的家家户户就已经忙活着准备鸡猪果盘等祭祀供品,张罗着祭祀骆越祖母王的巡游,备好千家宴的菜肴,迫不及待地等待三月初三这天的到来。

罗波镇的龙母塑像

 

三月三是罗波镇祭祀祖母王的重要日子,当天,这个平日里人口不足三万的小镇将会迎来七八千辆载着数万骆越后裔嘉宾的小汽车和大巴,为了缓解小镇的停车压力,陆映春和同事早早就协调好罗波镇门口前的空地,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嘉宾们下车后穿过因骆越祭祀大典而翻新过的罗波镇大门,穿过熙熙攘攘的小镇圩集,循着山歌,来到人头攒动的罗波戏台前,等待祭祖大典的开始。

罗波戏台

 

上午9时左右,随着骆越祭祀古乐响起,身着师公袍、戴着面具的师公们在锣、铜铃等乐器伴奏下,唱起了祭祀古歌,骆越祖母王的公祭正式开始,一时间,万民同祭,香火缭绕起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小镇。

 

与此同时,在八音声和锣鼓声中,一支骆越祖母王巡游队伍开始浩浩荡荡地在镇上巡游。队伍所过之处,人们争相欢迎,鞭炮声隆隆。祖母王巡游是骆越祖庙——罗波庙古老的民间民俗活动,人们把坐在庙中的祖母王以抬轿的形式,请出罗波庙参与巡游活动,目的是让骆越祖母王在巡游过程中看到罗波镇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现状并到各家各户驱邪赐福。

龙母巡游

 

为了这一场近1个小时的巡游活动,罗波社区的居民们早在3个月前就开始绞尽脑汁只为了想出一个极具创意的巡游方案,居民们以村为单位,需要准备一个符合年俗主题、表达美好寓意的巡游作品。依据年份的不同,村民们推出的巡游主题也不同。羊年时,村民们便以羊为吉祥物,手工制作出巨大的三羊开泰的模型,还原大明山地区传说祖母王从大明山上驱石变羊造罗波古城的故事。鸡年时,村民们则打造出一只巨大的金鸡造型,寓意六畜兴旺等等。

鸡年时,村民们则打造出一只巨大的金鸡造型,寓意六畜兴旺

 

巡游队伍中还有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方阵——骆越古双体船模型方阵。仿古双体船由两条古朴的鸟头龙舟组成,是按照“骆越水”(今红水河)流域打捞出水的铜桶上,所描画的鸟头双体船图案样式制造的,这也是古骆越人开创海上丝路的重要物证。骆越文化是联结东盟各国的文化纽带,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骆越先民功不可没,在东盟各国的许多民族中也不乏“根在骆越”的认同者。

 

而在广西骆越研究学会的谢寿球会长到来之前,小镇上的人说着古骆越的语言,守着罗波庙会等最传统的骆越习俗,却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骆越。

罗波庙的一隅(摄影:韦世宏)

 

骆越寻根

 

2011年,谢寿球走进了罗波镇,希望可以在原有的罗波庙会的基础上,做出一场规模更大的骆越始祖王祭祀大典活动。位于大明山脚下的罗波镇因壮语中的“佬浦”而得名。罗波庙会是当地壮族人每年农历三月初二以祭祀“佬浦”(龙母)为主要内容的盛大民俗活动。这一祭祀活动后来形成了著名的罗波庙会民俗和壮族三月三歌圩民俗。

 

罗波庙所在的广西大明山地区是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所在地和古骆越文化的中心。古骆越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来源,骆越古国建立后就有了一个统一的始祖王信仰,是壮族、侗族、黎族等壮侗语民族和南方汉族的共同祖先。在如今骆越后裔民族中大都有一个关于女性始祖王的历史记忆,如壮族叫“佬浦”“娅浦”或“娅王”,侗族叫“萨虽”,黎族叫“黎母”,水族叫“霞神”,仫佬族叫“婆王”。

罗波庙上的对联写着春满人间

 

大明山在壮语中被称为“岜是”,是骆越后裔的骆越祖山。在骆越后裔民族中广泛流传着一个“三月三,龙拜山”的传说,其中龙所拜的山便是以大明山为原型。在解读“三月三,龙拜山”与罗波庙会之间的起源关系时,谢寿球说:“骆越后裔民族都有‘根在大明’的历史记忆,三月三祭祖是骆越文化的根文化,三月三祭始祖神就成了骆越后裔民族的标志性民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三’为阳数,以‘三三’为大,因此‘三月初三’春祭祖先是居首位的祭祀。”

罗波镇

 

改变小镇的三月三

 

早在明末清初,位于罗波潭及廖江河环绕的半面岛上的罗波庙便在三月三当日云集了大量的香客。庙的西面为罗波潭,潭的周围都是天然石灰石林,石丛长着茂盛的竹木,植被保护得很好,自古以来当地人都敬畏着罗波庙所供奉的神灵,因此无人敢砍伐这一带的乔木。武鸣罗波庙供奉的主祀神是“三月三龙拜山”传说中的龙神“特掘”, 龙母神则是作为罗波庙的陪祭神存在。

罗波庙里悬挂着年代久远的古诗词,诗词中记述着罗波镇的历史、人文、风景

 

 “罗坡石城,在县东四十里罗坡潭侧;又东二十里有莫邪金城:皆明正统中土官岑瑛所筑。” 从清朝谢启昆《广西通志》中可知,明朝之前,罗波庙便已存在于此,明朝岑瑛在此建军事防御性质的石城,清光绪年间,石城被废弃,人们又在此扩建更大规模的庙,包括其附属建筑如戏台、驻神亭、广场等,占用了石城的大部分面积。后在文革时期,庙中的神像被毁并丢入罗波潭中。

中华龙母第一庙以及见证罗波庙会发展的石碑

 

如今罗波潭边不过百步之围的罗波庙为后世人在被破坏的旧建筑遗址上重建而成,庙内因岁月而黢黑的主梁上还刻着清光绪的字眼。七十几岁的罗波社区老书记陆爷爷是庙里唯一的庙祝,每日晨起一把香,自退休后,十几年如一日地守着庙里的香火。随着2011年武鸣罗波三月三骆越祭祀始祖王活动的展开,罗波庙再次迎来如云的香客,罗波庙里再次热闹了起来。世界各地的骆越后裔怀着寻根问祖的心而来,惊羡于小镇秀丽却质朴的风土与人情。

陆爷爷是庙里唯一的庙祝,每日晨起一把香,自退休后,十几年如一日地守着庙里的香火

 

直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举办了9届的武鸣罗波三月三骆越祭祀始祖王活动都为小镇吸引来了踵趾相接的游客。“三月三这天,罗波镇上的米粉摊的销量是平常的 5 倍甚至更多。”提及小镇因三月三传统民俗发生的改变,当地居民喜上眉梢,罗波庙及小镇附属的建筑得以因此整理修筑一新,房前屋檐下,添上了大量的骆越元素及图腾,变得格外精美。青蓝澄澈的罗波潭旁,人们重新修整“龙母”的龙身雕塑,成荫绿树间,古风犹存。

青蓝澄澈的罗波谭旁,人们重新修整“龙母”的龙身雕塑,成荫绿树间,古风犹存

 

 

临近 2021年三月三,陆映春已经接到数十个前来询问今年是否仍然还会举办三月三骆越祭祀始祖王活动的电话,每每接起一个电话,陆映春都只能很遗憾地告诉来电的人:“我们明年再见,明年一定邀请大家早点来,从三月初一直至三月初三,到时,香火不灭,山歌不停,宴席不散……”

(责任编辑:钟霜霞)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