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人与其国际友人们①“恩深、情深、谊长”

2021-06-29 14:50:15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东博社记者/关秋韵)“你们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家的界限能把我们分开。”这是加拿大共产党人、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1938年来到中国时,于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开幕典礼上对中国同志们说的话。在白求恩支援中国的674个日夜,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医疗事业呕心沥血的艰辛历程,无一不是国际主义精神洒下的火花。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吸引了众多像白求恩这样的国际共产党人,他们与中共的百年交往故事,成为世界认识中共的一个窗口。中共的奋斗百年史亦是中共的对外交往史,这些共产党与国际友人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时空,故事在历史长河中默默绘就着,只等人们娓娓道来。

胡志明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众中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的合照
胡志明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众中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的合照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①“恩深、情深、谊长”

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义安省(今义静省)南坛县金莲村一个教师家庭。原名阮必成,号阮爱国。胡志明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用以抗日的化名,后一直沿用,并以此名名世。

胡志明与周恩来的友谊始于1922年的那个夏天。他们同为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且都有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共产主义之志,两位青涩的年轻人便由此结下情谊。

1924年12月中旬,34岁的阮爱国,化名李瑞从苏联来到中国广州。他在广州,一方面参加中国的革命运动,为孙中山的政治顾问鲍罗廷担任翻译;一方面积极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利用中国和越南边界相连这一有利条件,就近组织和训练越南革命者,并为建立越南共产党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胡志明在广州活动期间,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战斗,双方的友谊进一步加深。

周恩来(右)与胡志明(左)亲切会面
周恩来(右)与胡志明(左)亲切会面(图源:人民日报)

1947年春,中国共产党与越南共产党建立了无线电联系,中方负责人是周恩来,越方负责人则是胡志明。两人在同时进行的越南人民抗法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互通消息、共商大计。

1950年1月末,身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的胡志明秘密来到中国寻求援助,皆因此时越南的抗法战争处于极端困难时期。于是经毛泽东主席同意,中国开始大力援助越南。在那之后,中共协助胡志明成功组织了边界战役,肃清边界法军,打开中越间交通往来的大门;同时又派出政治、军事顾问团协助胡志明领导抗法战争。

凭借中国强有力的支持,越南人民军节节胜利,1.6万名法军全部被歼,越南、法国的代表终于坐在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谈判桌前。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法国从越南撤军,并承认越南独立。

日内瓦会议使越南北方获得了完全解放,而周恩来和胡志明之间的友谊也更加牢固。

然而,长期动荡艰苦的革命生涯,严重损害了胡志明晚年的健康,中国政府应胡志明和越党中央政治局要求,常派医生去越南河内为胡主席治病。周恩来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总是亲自挑选医务人员,认真审阅病情,及时派出专机运送药品和器械。每次医疗组出发前,周恩来总理总是在百忙中接见他们,再三叮嘱。

可聚散不由人,1969年9月2日9点47分,胡志明逝世,终年79岁。

9月3日晚,当时任越南总理的范文同、时任越南国防部长的武元甲见到前来吊唁的周恩来时失声恸哭,周恩来含泪一一安慰,连声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青年相遇,惺惺相惜;中年奋战,互为后盾。他们这一生讲过太多“再会”,但这一次,周恩来不得不悲痛地向自己四十多年的老朋友作了最后诀别。

灵堂外,同一时刻的北京午夜,却一片寂静。为了参加胡志明主席的葬礼,周恩来早在9月2日夜给就毛泽东写了一份报告,提出由他代表毛泽东先于9月4日去河内,向胡志明主席的遗体告别。

毛泽东在这份报告上批示:“同意”。但不知怎么回事,他的手有点发抖,以至于他写得最熟练的“毛泽东”三个字都有点异样。签完这份报告,毛泽东点上了一支烟,站在桌前,狠狠地吸了一口,吐出了一团浓浓的烟雾,他按响了叫秘书的电铃。

秘书进来了。

毛泽东指指桌上的报告,说“马上送总理”。秘书拿起报告,正要离去,又听毛泽东说:“再去给我找一张胡志明的照片来。”

秘书答应着往外走,出门时回头看见毛泽东脸上淌着泪水……

胡志明主席执政期间曾多次访问中国,并盛赞中越友谊:“恩深、情深、谊长”,直至今日,这句话仍见证与铭刻着中越老一代共产党人们的珍贵友谊。

1957年11月17日,中越两国在北仑河上动工兴建了中越友谊大桥
1957年11月17日,中越两国在北仑河上动工兴建了中越友谊大桥
e6de157a8f2c2e9cb321b4e54aef423

·参考史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何斌)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