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广西

露圩武术,壮乡深处的“百年功夫”

2022-08-25 18:01:01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撰文/ 唐琪) 在南宁市宾阳县露圩镇,居住着以蓝为美的壮族。他们拥有着战鼓、武术、打钱尺、貔貅狮、舞麒麟、舞彩凤、舞仙马、舞彩蝶、竹筒鼓、壮锦、山歌等丰富多彩的壮民俗文化,在经过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后,沉淀为壮乡民俗文化的精髓。

而其中的武术,则是露圩镇里最有“力”的文化。在露圩丰富的文化之中,几乎都能找到武术的身影所在,起舞落脚有武术的印记,音乐的律动能听到武器的鼓点。武术成功地印在了每一位露圩人心中,成为其化为内在的坚实“力量”。

韦远隆在露圩镇文化站进行武术展示(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韦远隆在露圩镇文化站进行武术展示 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露圩武术,究竟有多厉害?

露圩武术,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在宋朝(约公元1053年前后),朝廷许多汉族将领因战事来到露圩镇,与当地人结婚生子后,也一路把汉人的武术带到了这里。而这,便是露圩武术最初的模样。

不过,由于地处偏远,人烟稀少,自古关于露圩壮族武术的文字记载少之又少,若不是亲眼所见,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露圩壮族还留有这一手“绝招”。

从武术诞生开始,露圩壮族人民就从未中断过练习,日日习武早已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在他们看来,习武好处诸多,一是在动荡年代,武术可以除暴安良,守护家园;二是可以强身健体,磨练心性。因此,好武、习武之风一直得以在这片壮乡代代相传至今。

武艺虽流传百年,但露圩武术也并不是人人皆可学的,过去,甚至想看都不一定看得到。在古代,露圩武术主要是以家族祖传的形式秘密流传,并且是只传男不传女。此外,由于每个家族的武术都是秘传,所以在露圩镇45个自然村里,每个村落、每个家族的武术都完全不一样,这样算下来,独门绝技预估已过百种,可谓是各藏高招,独享秘籍。

露圩传统武术中的传承人表演叉术(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露圩传统武术中的传承人表演叉术 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即便如此,各类露圩武术之间还是有共性所在的。作为南派武术,露圩武术多偏于实用性的近身战术,以硬桥硬马、拳打掌推、肩推撞、肘击为主。另外,由于当地湿热多雨,土地黏滑,杂草茂盛,为了防止摔倒,露圩武术一般很少会起脚,把主要的发力点多集中于上肢,这也是露圩武术独具特色之处。

露圩武术的另一大特色,便是武器。在露圩人眼里,好像什么都可以拿来打,硬的有棍、耙、叉刀、板凳、椅子,软的有头巾、手巾等。似乎平日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只要被他们握在手中,就都能成为可攻可退的武器。

露圩传统武术所用的各种器械(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露圩传统武术所用的各种器械 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那如此隐秘的武术技艺是如何为世人所知的呢?露圩武术真正“走出来”,主要是在当地的“圩逢”节。“圩逢”是壮话“开圩”或“闹圩”的意思,形成于明朝末年的崇祯年间(1628~1644年),是当地壮族人为祭祀雷神而举行的一次庙会活动。

露圩传统武术在宾阳露圩壮族圩逢节上的舞台展演(图源:露圩镇文化站)
露圩传统武术在宾阳露圩壮族“圩逢”节上的舞台展演 图源:露圩镇文化站

在每年的“圩逢”节上,都汇集了露圩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而武术则是“圩逢”上的重头戏。这一天,各宗族都会在“圩逢”上画地为牢,一来是为了展示自家武术的实力,二则是为了同其他宗族一较高下。不过到今天,“圩逢”上的武术已不再是单纯武力的竞争,更多的是增进彼此间武术的交流,向大众展现露圩武术的独特魅力。

拳术表演(图源:露圩镇文化站)
拳术表演 图源:露圩镇文化站

习武之人,更是修身之人

在露圩镇浪利村,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每天起来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拳。不过,年迈的身体开始让他渐渐力不从心,有时一套拳打下来,总要歇息上大半天。这个老人名叫韦远隆,年轻时的他为了学拳游历四方,如今虽在家颐养天年,但他最大的爱好还是研究功夫。

他告诉我们,露圩武术的传承,首先必须要师傅领进门。而这个师傅的角色,一般是由每个家族里的“武术高手”来承担。由于露圩镇主要还是以农耕文化为主,所以武术的传习一般会选择在农闲时(主要是在春节期间)进行。师傅根据家族男丁的数量,会制定不同的传授形式,并从始至终严格监督,确保家族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教授得精练到位。

韦远隆在为学生教授露圩传统武术(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韦远隆在为学生教授露圩传统武术 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韦远隆练拳的时候说:“我们露圩的男子除非不在家或是身体原因,所有人都必须从五六岁起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学习武术,一般多是父子传承,每年在农闲时练上个十天半个月,再到‘圩逢’节上与其他家族交流学习。”

回想起儿时习武的经历,韦远隆开始激动起来,“练功夫还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在刚开始的几天,父亲每天都要让我们扎马步,因为这是基本功。不过,那时还小,一天下来全身都痛得不行,有时候甚至都睡不了觉,一直疼到第二天还得继续练习。父亲非常严格,一刻都不许我们偷懒,但我们都坚持了下来,一个都没有放弃。”

露圩传统武术中的传承人表演棍术(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露圩传统武术中的传承人表演棍术 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在基本功练扎实后,进阶的练习便是能够使用武器。虽露圩武术的武器十分生活化,但其主要还是以棍术为主。露圩武术所用的棍子是当地所产的一种长度约2米的实心的根竹,常见招式有撩前扫后、扫打、撩打、劈打、刺穿。

露圩传统武术中的传承人表演刀术(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露圩传统武术中的传承人表演刀术 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韦远隆介绍,除了棍术,刀术也是露圩武术的特色。“刀扎一条线”是露圩传统武术刀术的主要特点,以刺扎、隔扎为基本套路。在打双刀时,还有一个“乌鸦生翼”,即一刀隔开从头上打过来的器械,一刀从下直扎对手要害。

露圩传统武术中的传承人双刀表演(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露圩传统武术中的传承人表演双刀 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从基础到进阶的过程,是忍过不知多少次疼痛,流了不知多少汗水才能完成的。而在这趟身体的“苦行”之旅中,露圩人却从未忘记习武真正的内涵所在。一代又一代,各个家族的长辈都会在体训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武德的教育,让后人真正感受武术内在的文化内涵。“学好拳术健身体,练精棍力不欺人”,这是露圩镇每一位习武人铭记百年的传统武德。

“力量”的传承

“拳是我们老祖宗世代传下来的,我们不能丢失,所以我们祖祖辈辈都学。老一辈教小一辈,老人要教青年,功夫是绝不能失传的。”韦远隆一边给学生演示棍法,一边说着。

而他,也遵从了祖辈们的师命,把传承的重任接了下来。

每年,韦远隆都会把自己的徒弟召集到自己家里,让他们接受一个神秘的仪式。一到吉时,韦远隆便与徒弟们前往村头的仪式地点,一同参加彼此期待已久的“立盘”仪式,也就是拜师傅。

由于武术以祖传为主,每家族每年都要定期召集年轻人开办习武,讲授武德,而在开班之初,设立的仪式便是“立盘”。“话到口边留半句,理从心上让三分。退一步不会亏我,让三分不是怕人。”这是韦远隆在“立盘”上和徒弟经常说的话。

不过,虽然“立盘”仪式一直都在,但露圩武术却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男不传女的禁令早已消失;而随着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之前必须参加的集体训练也改为了自愿参加,时间也从45天缩短至15天——为了跟上当代社会的快节奏,露圩武术传承的节奏似乎也在加快。但有些东西始终如一,例如韦远隆对露圩武术的情感,以及他对武艺传承的用心。

开班仪式结束后,韦远隆便会来到集市上,和朋友唠唠家常,聊聊武术,虽然天气炎热,他的热情也未减半分。

露圩的孩童们在练习拳术(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露圩的孩童们在练习拳术 图源:宾阳县文化馆

坐到快下午放学时,韦远隆便会来到镇中心小学,为今年“圩逢”节要上场的几位小徒弟授课。而在对这些小徒弟的训练中,他也依旧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位,学到精。在韦远隆心中,这种精益求精的卓越精神,是露圩武术的核心所在,他希望这一精神能影响到更多人。

如今,同韦远隆一样坚守传承的人还有很多。随着露圩镇武术协会的成立,以及相关文化品牌的创建,武术的表演形式和内容都有了质的飞跃。未来,在功夫班培养的一大批功夫传承人成长起来之后,像韦远隆这样的“力量”将得到延续,而露圩武术,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展示其独特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huanghuamin)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