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动态

助推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送文化”不如“卖文化” ——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

2021-07-25 13:50:31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东博社记者/黎敏、黄华敏、韦世宏、郑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充满着自信心和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理念的自觉践行。我们讲的文化自信,不光是要思考本民族文化传统,也要强调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即衡量本身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价值理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在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期间接受东博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时候,应该着眼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好的故事来传达人类共同理念,体现文化自信和文化共享与交融。

本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主题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旨在交流推广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新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及路径,展望中国与东盟开展文化产业合作的愿景,助推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中国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副会长祁述裕先生

 

 

“三个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514亿元,比2019年增长2.2%,与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13.9%、6.2%、0.6%相比,全年实现正增长。文化产业在我国发展呈现高速发展,同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提升没有同步。消费者高质量需求与文化产业质量较低、效益不足的矛盾突出。未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应当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为基点。

祁述裕指出,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发展要发“三个力”,一是要提高文化产业的活力,积极调动包括文化企业、文化创作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活力;二是要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力,重点引导、激励文化企业和文化创作者参与文化创新;三是要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是活力与创新力的最终追求,竞争力的核心依旧是市场,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要作为我们文化产业更大的目标。

作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提升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三个力”为一体,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向体系,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有效机能。

祁述裕先生在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做主旨发言

 

“送文化不如卖文化”

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如在数字文化产业合作方面来说近几年如火如荼。2019年中国网红李子柒凭借美丽的中国乡村风景,在一夜间爆红东南亚,背后是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东南亚网民。电视剧《陈情令》也在在泰国有很多的粉丝,并且催生出一系列衍生产品,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成为近年来中国对泰国最成功的网络输出。

国产电视剧《陈情令》在泰国举办粉丝见面会

这种现象揭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理念交流中,文化市场的重要性。祁述裕认为,“文化市场是沟通不同国家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和桥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理念的沟通,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是要靠市场。要通过市场规律,把文化卖出去,通过市场规律,激发文化产业获得更高的效益,文化理念沟通得到更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有时候说的‘送文化’不如‘卖文化’”

 

走出去的关键在于共同价值本土化

不同国家是有相近的文化消费和审美需求,尤其是有着相近历史文化背景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更深层次是文化理念的沟通交流和相互认证的过程。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互为表里,文化价值以文化产品作为载体,通过文化市场的流通与文化产业的交流和传递。

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融汇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观念

中国的电影之所以在东南亚有很多的受众,就因为中国电影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至少在东南亚国家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公平正义、和平发展等价值理念,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一些价值理念。

“中国和东盟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理念要以技术为引领、以内容为王。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相结合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重要途径,而数字文化产业走出去成功的关键是坚持本土化。”祁述裕说道。

 

来源:东博社

编辑:黄昀昀

审定:唐燕

(责任编辑:huangyy)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