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新闻

桂林:一本蓝图绘到底 名城挥写新篇章

2017-12-08 09:32:08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北通南畅”工程中的桂阳公路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改扩建后,桂阳公路焕然一新,成为了一条黄金旅游大道。记者唐侃 摄

好风凭借力。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扬帆启航,翻开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篇章。

  这是桂林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五年,也是桂林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201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数字凸显变化,数字见证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92.05亿元,组织财政收入163.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62.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8元。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074亿元,比2012年增长39%;组织财政收入223.8亿元,比2012年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2131亿元,比2012年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6元,比2012年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5元,比2012年增长123%。

  塑名城:“北通南畅”奏响惠民新曲

  北不通、南不畅,是桂林城市发展的“痛点”。

  2013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扬帆启航。“桂林要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交通是关键。”当年3月2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在全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动员大会上提出“北通南畅”工程。目标一经提出,引发市民热切期盼。

  桂阳公路是连接阳朔和市区的重要旅游大道。五年前,由于长年累月超负荷的交通流量,此路严重老化,路面损坏严重,交通事故频发。

  “桂阳公路的现状必须得到改善。”作为“南畅”工程代表的桂阳公路改扩建工程被提上日程。但项目建设并不一帆风顺,面对难题,赵乐秦亲自挂帅,前往南宁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进行项目申报与对接,多次进京拜会国家交通运输部领导……经过努力,桂阳公路扩建改造项目被交通运输部纳入2014年年度投资补助计划;自治区发改委也将该项目列入2013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增补计划。

  2013年12月,投资49.4亿元的桂阳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作为该重点项目联系人,赵乐秦对桂阳公路建设事必躬亲,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市指挥部与各参建单位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克服征拆量大、影响面广、交通量大等困难,全力推动项目又好又快建设。

  2017年春节,桂阳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实现通车。“道路畅通平坦,绿化带花团锦簇,沿途的山水、田园风光一览无余,宛如一幅画卷。”市民李婷婷说。

  与此同时,“北通”工程也快速推进,抗战路、站前路、芳华路等断头路被打通,城北交通由中山北路1条动脉又新增了福利路、滨北路并列向北的2条,桂林北大门道路承载力扩容两倍。北辰立交的建成,将西二环、滨北路有效衔接,与处于城市南部的万福路—万福东路—龙门大桥一线遥相呼应,南北两条新环线浮出城市版图。

  此外,漓江桥扩建工程、香江立交桥、芳香路、侯山隧道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打通市区“肠梗阻”,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市城管委主任余捷认为:“近五年,是桂林城市基础实施建设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赵乐秦书记的直接组织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气势如虹的‘北通南畅’工程建设及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仅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对城市长远发展的远见卓识,也展示了城市管理者面对城市发展大势所趋的责任担当。”

  招大商:500强企业纷至沓来

  在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征程中,项目建设至关重要。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重点突破,攻大选优”的原则,重点瞄准世界、国内500强企业和一些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辐射力强的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招大引强。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北京、香港、深圳、南宁、台北,召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新闻发布会和招商推介会,发布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重要信息,走访各地知名企业,进行项目推介。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利好”的强力拉动下,进驻我市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达40多家。华为、中兴、比亚迪、浪潮、万达、华润、海航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以及法国地中海俱乐部、新加坡悦榕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落地桂林,“高大上”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捷报频传。

  “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这不仅是赵乐秦对全市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他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了促成万达集团文化旅游项目落地桂林,赵乐秦率队先后考察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大型旅游文化项目武汉楚河汉街和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多次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商议,最终将总投资300亿元的重大项目“请”进桂林。

  2014年6月,市政府与海航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成立桂林航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航空+旅游”、“旅游+金融”、“智慧旅游”三大经济发展引擎。如今集团公司已成立,“桂林航空”一飞冲天。

  今年3月,市政府分别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约。其中,华为在桂林经开区启动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展示中心和招商服务中心、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等项目。桂林中兴通讯产业园项目计划建设规划展示中心、招商服务中心、中兴智慧城市研究院等。5月,市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比亚迪公司投资约20亿元建设桂林比亚迪新能源车产业基地、跨座式单轨产业和年产能5000辆规模的新能源客车项目等。

  “一批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桂林,这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积极做好重大项目服务是分不开的。”近日,副市长樊新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赵乐秦书记既当“主帅”又做“前锋”,紧盯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直接进入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到各地推介桂林重大项目和投资环境,与企业家促膝谈心、广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难,传递桂林“大开放、大开发”蕴藏的新商机,共谋发展思路和对策。

  兴产业:重振桂林工业雄风

  桂林工业曾有过荣耀与辉煌,但在一段时期因为多种原因滞后了,与南宁、柳州渐行渐远,而北部湾地区的强势崛起,更让桂林压力重重。

  2013年2月6日,赵乐秦在深入高新七星区多家工业企业调研时强调,要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发展壮大产业、做大做强工业;要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一批优势产业,造就一批“大个子”企业。

  2013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桂林要走高端、低碳、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工业升级改造,着力培育发展大园区、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着力发展特色效益工业,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

  从这一年起,桂林工业逐渐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数据显示,当年,尽管经济新常态下的全国工业发展困难重重,但桂林工业仍取得显著进步。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1917.11亿元,同比增长2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2012年提高7.5个百分点。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为桂林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站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时代背景下,以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正式提出“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

  赵乐秦指出,重振桂林工业雄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强化资源要素集聚,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强化开放合作共赢,促进桂林工业向中高端迈进,为实现“两个建成”提供产业支撑。

  “在桂林历史上,已先后出现过三次工业大发展的高潮。”樊新鸿认为,第一次高潮是在民国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方大量企业迁入大后方桂林,这成为桂林工业化起点。第二次高潮始于1964年的“三线建设”时期,南药、量具厂、电科所、激光研究所等一批企业、科研院所迁入我市,带动工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桂林工业迎来第三次发展高潮,燕京漓泉、三金等一批企业快速崛起,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现在,市委、市政府提出重振工业雄风战略,桂林工业迎来史上第四次大发展高潮。可以预见,不久以后,桂林工业必将再次崛起,恢复昔日荣光。

  曾长期奋战在工业战线上的老工业人、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刘康禄表示“市委、市政府提出重振桂林工业雄风,对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是城市崛起必须走的一条道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非常必要。”

  长期以来,制约桂林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空间不足。要重振工业雄风,开辟一个工业发展新战场尤其重要。为此,2014年8月,赵乐秦率队沿秧塘工业园、临苏路、宝山工业园、苏桥经济开发区实地考察,并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临苏产业园区(经开区原暂定名)的规划、建设和发展问题,明确提出整合苏桥、福龙、秧塘、宝山等现有园区资源,规划建设临苏产业园区,构建桂林国家高新区、临苏产业园区东西两翼均衡发展新优势,形成桂林工业“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

  在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关注支持下,2016年3月,桂林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从此,桂林经开区与已发展比较成熟的桂林国家高新区,一起构成了桂林城区东西“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设立桂林经开区是破解工业发展有效空间不足难题的‘神来之笔’。”市工信委相关人士说,伴随着经开区迅速崛起,我市产业发展空间实现进一步拓展,“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强农业:“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作为“桂北粮仓”,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桂林近年来出现了农业转型期各地区普遍面临的矛盾——— 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农产品价格倒挂的问题亟待解决。这该如何是好?

  “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2013年,赵乐秦到雁山区调研时就明确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在历年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反复强调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并指出我市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特色农业为总抓手,着力培育新主体、打造新业态、增添新动能、拓宽新渠道,促进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量体裁衣”,在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理顺农业生产关系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成功的实践。首先,全市各个县区立足于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7+3”提升行动,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农业示范区,如今每个县基本上都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和1到2个主导产品,让桂林农业的区域特征更加凸显、区域品牌更加响亮。

  此外,桂林通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逐步形成了“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将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休闲农业先行一步、领跑全国。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金桔、砂糖桔、罗汉果产量全国第一;水果面积、单产、总产、产值、人均有果量均居广西第一;粮食总产量排名全区第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桂林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农民增收有路致富有方,从“农业大市”变成“农业强市”的愿景在砥砺前行的五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在广大农民同胞的辛勤劳作中轮廓正愈发清晰、乃至触手可及。

记者 徐莹波

(责任编辑:quan)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