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新闻

梧州打造现代版“小桥流水人家”

2018-01-17 10:17:19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开栏的话:“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卷,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浓浓乡愁。如果没有小桥,只有流水和人家,不仅少了几分诗意,也会给现实中的交通运输带来困难。这事关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事关乡村振兴,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我区建设“四好农村路”热潮高涨,2017年完成全区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6453公里,其中梧州市2017年启动“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是一大亮点。该市针对境内小江小河多、乡村交通难现象,计划到2020年完成农村逾千座桥梁的新建和改造,2017年完成320座,大大缓解了农村群众的“出行难”“运输难”。

    刚刚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农村公路、水利、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梧州致力改善农村桥梁,正是习总书记系列指示在我区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表现,也为乡村振兴下了“先手棋”。

    为生动反映这一民生工程的成效,以及给全区各地提供借鉴,本报派出记者深入直通民心的小桥建设现场采访。从今天起,开辟《四好农村路 悠悠暖心桥》专栏,陆续刊出相关稿件。敬请垂注。

    新年伊始,蒙山县西河镇福垌村1000多名村民喜事连连。家门口,六炎口桥、古岐桥、村头桥、同心桥陆续建成,村民卖果蔬、买汽车、盖新房……

    在梧州,如此般通往美好生活“暖心桥”,2017年共建成320座,呈现出现代版“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该市地处珠江流域中游,广西河流85%以上水量汇集于此,每年雨季长,汛期来势猛,时有农村桥梁被洪水淹没或冲毁。一条条小河,成为200多万村民出行的一道道“拦路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该市去年初启动“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计划到2020年在农村地区新建或改造逾千座桥梁,让群众彻底摆脱蹚水过河或无桥绕行的历史。

    群众主体,聚沙成塔。建桥需要巨额资金,梧州不等不靠,与“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建设以及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借助专项资金、社会捐助、群众自筹等途径筹措。如苍梧县深塘村通过“政府发动、党建引领、两委组织、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3个月建成14座桥。

    优化设计,记住乡情、乡愁。在设计上补齐短板,注重“路、桥、水、景”元素搭配,美化乡村。如蒙山县长坪瑶族乡枧冲桥的通车,让景区连成一片,形成别致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致。

    突破常规,畅通渠道。通过自主设计桥梁、实行项目资金包干等方法,提高建桥效率。如蒙山县在建的桥梁全部自行设计、自行造价等,既美观简洁又节约成本。藤县以乡镇为主体,将桥梁整体承包建设,按座拨付资金,提高建设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创新机制,力促长效。按照“四好农村路”的标准,实行桥梁终身负责制。建立市、县(市、区)、镇三级“第一公里·桥”机构,通过成立专家小组,开展绩效考评以及推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等,把桥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漂亮的“组合拳”,打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密切党群关系。去年建成320座桥,为年初计划两倍,覆盖257个村(屯),其中有114个贫困村,方便100多万人口出行,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在长洲区倒水镇大同村,记者看到,天香桥的建成,让该村突破了河流的包围,快速连接上了国道和高速路。

    拓宽致富渠道。30多个村(屯)因桥通,方便红菌、软枝油茶、砂糖橘等特色农产品的对外运输。桥通路畅,10多家企业落户当地乡村。

    便利文化下乡。修通43座通往学校的桥,畅通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哥戏、牛娘戏和体育文化等进村入校路径。

    “一座座小桥,连通的不仅是农村道路,更是党心和民心!”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表示,该市计划到2020年共新建或改造1000多座桥梁。


(责任编辑:huangyq)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