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新闻

"过路"变"过夜" 南宁向"全域旅游"要效益

2018-10-12 16:26:05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南宁市旅发委发布数据称,“十一”期间,该市共接待游客407.86万人次,同比增长18.81%;旅游总消费24.51亿元,同比增长24.47%。

在游客们分享旅游体验、旅游企业喜庆丰收的同时,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也开始对南宁旅游市场的新动向进行深度思考。有分析认为,“全域旅游”正在悄然改变旅游行业的业态,游客到达南宁后的期望值更高、可选择的项目更多,一方面留住了“过夜游客”、带旺了旅游市场,另一方面也对景点景区和旅游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路"变"过夜" 南宁向"全域旅游"要效益(组图)

青秀区花雨湖景区游客盈门。记者 杨 波摄

A 留住“过夜客”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过夜游客的消费往往是白天的3-5倍,过夜游客数量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国庆黄金周为例,南宁市共接待过夜游客87.95万人次、接待一日游游客319.91万人次,而前者的旅游消费达11.65亿元,几乎与后者12.86亿元持平,留住“过夜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认为,夜景、夜市、夜间游乐项目以及特色住宿等都是留住过夜游客的“法宝”。记者注意到,南宁市在上述多个方面均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五彩斑斓的夜景已成为不少人朋友圈中吸引点赞的“网红”;一些景点景区尝试开拓夜间项目,如方特东盟神画在长假期间将营业时间推迟至20∶00、隆安金穗生态园举行乡村灯海魔幻艺术节、良凤江公园组织游客参与浪漫篝火露营,均取得不俗的成绩;青秀区南阳镇古岳坡的“吾未居”、马山县水锦顺庄景区内地网红泡泡屋、上林万古茶园景区的度假木屋等特色民宿备受欢迎,不少民宿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

“夏夜凉爽、冬夜温暖,夜景有看头、夜市有人气,南宁的各方面条件都适合运营夜间旅游项目。”在南宁从事旅行社经营业务的罗贞贞告诉记者,她和不少业内同仁都已经感受到留住“过夜客”的价值,“我们正在寻求与一些有潜质的景点景区合作,开发吸引‘过夜游客’的旅游产品,力争实现夜间游乐项目常态化经营。” 


"过路"变"过夜" 南宁向"全域旅游"要效益(组图)

游客在大明山飞鹰峰观日出。卢彦武 摄


B 避免同质化

“我走过不少玻璃桥,但这里的玻璃桥还是吓到我了。”长假期间,90后游客小蕾慕名前往马山县水锦顺庄景区体会7D梦幻玻璃桥,景区别出心裁的设计让见多识广的小蕾惊叹“开了眼界”:与不少游客熟悉的传统玻璃桥不同,这座全长268米、高107米的7D玻璃桥运用了全新的传感、光感等技术,使走在桥上的每一个游客都能感受到“玻璃炸裂”的惊险。“哆哆嗦嗦一脚踩上去,脚下的玻璃居然出现了裂纹,桥底下可是上百米深的山谷啊,真是太刺激了!”刚刚走下桥面,小蕾就立刻在微信朋友圈向大家分享来自己的“危险旅途”。朋友圈里的“口耳相传”很快为景区“圈粉”,国庆期间水锦顺庄累积接待游客5.69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过330万元。

同样是玻璃桥,新技术“武装”的7D玻璃桥就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网红”;同样是感受异国风情,方特东盟神画将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游客“一日打卡东盟十国”,国庆期间“吸金”近3000万元;同样是寄情山水,龙门水都景区举办的“寻龙记”等活动吸引了超过6万人次游客……近年来,南宁市不少景点景区把握该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历史性契机,将文化、历史、科技、农业等多种元素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出有看点、有深度的多元化旅游产品,有效避免景区建设“同质化”问题,在迎来更多游客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好的口碑。

C 服务上档次

国庆长假期间重新开放的大明山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景区的承受能力有限,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让尽可能多的游客一睹风采?大数据和沟通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科学预测,景区在自有30辆中巴车的基础上,再对外租借有资质的55辆中巴车用于接送游客上下山,即使在游客数量达到峰值时亦能顺利运转;在游客人数接近最大承载量时,景区第一时间通过多个渠道发布“限客令”,并协同交通、公安等部门共同做好现场交通管制工作,及时疏导客流。节日期间,大明山景区共接待游客量1.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9.61万元,迎来重新开放后的“开门红”。

以大数据、“互联网+旅游”提升服务品质,是近年来南宁旅游市场又一新动向。今年国庆长假之前,南宁市旅游、交警、气象等部门分别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发布节日旅游出游提示,各大景区也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实时宣传主题活动并发布假期出游信息;针对节假日期间景区爆满、安全保障压力加大等情况,南宁市旅发委对4A级以上重点景区视频监控信号、人流量信号、公安局天网信号进行链接和信息互送,实时监控景区重点部位情况、人流量情况等,指导景区高峰期分流工作,提高智慧管理水平;此外,各景区、酒店的网络查询、预订、支付等渠道也在加快升级,给莅临南宁的游客以更好的旅游体验。

记者 孟振兴 通讯员 韦兰玥


(责任编辑:yangyj)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