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博物馆文创怎么都变“甜”啦?

2022-05-23 10:50:43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近些年来,文创之风盛起,尤以故宫博物院文创为首,创造出的“奉旨旅行”、“朕就是这样汉子”等系列文创产品,使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故宫在人们心中年轻活泼起来。再从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到敦煌博物馆的李宁联名款,诸多爆款文创产品的走红证实了文创产业的巨大商业价值,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入市文创产业。

而在2021年夏天,又一文创产品风头正劲,风靡整个文博圈,让全国多家博物馆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贡献了诸多话题与流量,甚至重构了“到此一游”旅游方式的。不用多说,大家也都能在各自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能够看到这个“文创雪糕”的身影。

博物馆文创怎么都变“甜”啦?
部分文创雪糕合集 图源:小红书用户

别看雪糕虽小,每一支都是“镇馆之宝”、“国家珍藏”,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厚重度不容小觑。那文创产品、文物雪糕是如何破圈成功的呢?

文创雪糕起源于公园

当追溯文创雪糕的源头,玉渊潭樱花雪糕经常被人们提及。

北京玉渊潭公园栽植樱花树的历史可追溯到1973年。1972年中日建交,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中国一批大山樱树苗。第二年春天,其中的百余株定植在了玉渊潭公园。经过几十年几代育樱花人的精心养护,樱花从原来的局部扩大到全园,玉渊潭形成了“一园多点”的赏樱格局。

目前玉渊潭公园内可供游客观赏的樱花达到40余个品种近3000株,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樱花观赏园之一。每年春天,“去玉渊潭赏樱花”已经成为很多北京市民游客的赏春必备节目。

据玉渊潭公园经营队负责人介绍,他们在2016年就推出了玉渊潭樱花雪糕。在这之前,主要卖的商品就是矿泉水、冰棍、零食,当时各大景区公园卖的东西几乎一模一样。不过,樱花雪糕推出初期却反响平平。

直至2019年,去到玉渊潭公园赏樱花的游客,纷纷手举樱花雪糕与樱花一同拍着并打卡至自身的社交媒体账号,引得网友们纷纷前往打卡,樱花雪糕终于火了!

博物馆文创怎么都变“甜”啦?
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雪糕 图源:小红书用户爱喝椰子的

随着樱花雪糕的走红,带动了更多人走向旅游景点,增加了景区效益。一时间,全国各地景区、博物馆纷纷追随,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个性文创雪糕。

文创雪糕落地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推出脊兽雪糕、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说唱俑雪糕、云纹犀尊雪糕、陕西历史博物院推出灵兽系列雪糕……以博物馆为首推出的文物雪糕,日渐成为消费者打卡博物馆的一大趋势。

将博物馆元素与饮食文化融合,造型新颖有创意、实用性强、适季快销,是其火爆出圈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一向严肃、神秘的博物馆变得易亲近有活力起来。自带文化背景加持的雪糕,有着符合年轻人的趣味审美,既能了解到有关文物的历史知识,还使得逛博物馆不再只是走马观花、过目即忘。

博物馆文创怎么都变“甜”啦?
各地博物馆文创雪糕合集 图源:小红书用户

“舌尖上的博物馆”是文旅融合语境下贴近民众的举措,体现了文化文物单位更好服务公众的初心使命,也符合当下公众生活品质提升的审美需要。这些饮食文创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吸引了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感知文物魅力。

博物馆与文创“相辅相成”

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跳脱了以往乏味呆板、缺少互动、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不断地用创新文创产品来抓住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心。

天猫数据显示:年轻人越来越爱博物馆周边产品,文创产品的消费者中“95后”占比逐年增加,目前已近四成。过去一年,盲盒、摆件、非遗元素的商品以及IP跨界联名款成为最受他们欢迎的品类。

博物馆立足文物艺术品的文化内涵,以创新为中心,把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新研发的文创产品之中,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当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博物馆联合多方力量,不断促进产业的提质升级。“博物馆+文创”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提供了更多借鉴意义,如何推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多位业界专家学者代表将汇聚中国北海共同探讨。

博物馆文创怎么都变“甜”啦?

以“博物馆文物‘活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题为主题的第17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将于6月1日至3日在北海举行。本届论坛旨在交流推广中国和东盟各国博物馆管理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新趋势,展望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愿景,助推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共同繁荣,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高层论坛。该论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在东盟各国和相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16届,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编辑:谭茜元

(责任编辑:黄利霞)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