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释放海洋潜力,按下南向通道建设的“加速键”——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2017-12-05 12:32:27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20171205123420128.jpg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右)接受《中国—东盟博览》杂志总编高航(左)采访

从地域上看,地处“东方十字路口”的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站;从经济上看,中国与新加坡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正在积极推动南向通道建设,及加快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拓展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在此背景下,中新双方如何更好地推动南向通道建设?互为“师生关系”的中新两国又该如何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推动南向通道,快马加鞭“下南洋”

作为中新( 重庆) 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市,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进而辐射南亚、中东、大洋洲等区域;同时,向北与中欧班列连接,利用渝新欧、兰渝铁路及甘肃的主要物流节点,连通中亚、南亚、欧洲等地区。2017 年9 月28 日,南向通道海铁联运常态化班列(北部湾港—重庆)在广西钦州港东站启运,与2017 年9 月25 日在重庆铁路口岸启运的(重庆—北部湾港)常态化班列形成对开班列,至此,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进入了常态化运行阶段。

在此基础上,中新两国应如何推动南向通道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从而更好地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紧密联系起来?对此,郑永年表示,南向通道建设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扩大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大了,经济资本会有自然的扩张性。”郑永年说,单是一个省属于地方经济,经济总量比较小。而南向通道如果把沿线地区所跨越的省市、国家串联起来,经济总量才会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对物流、金融、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集聚辐射作用,为沿线地区释放出发展活力。例如对于广西而言,广西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条件,但优势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如果要推动南向通道建设还应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与重庆、河南等周围省市的合作,把中国内陆地区货物通过陆地铁运运到广西,再经广西出海运到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使广西成为“五省七方”出海口,经济总量才更大。同时,南向通道才真正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其所汇聚的资源、融入的产业链条才更广。

除此之外,郑永年认为南向通道所选择的路线也很关键。南向通道有很多条线路和运输方式,但其中最便捷的是海铁联运。“从目前中国到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情况看,陆路运输涉及通关、边检,不仅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而且还要改善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海运是一条比较便捷的路线,几乎没有交通障碍。”郑永年说。而且,中国与东盟拥有共同的海域,双方应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运,这不仅能更好地推动南向通道,同时也能带动中国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港口合作建设,符合各方的发展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随着南向通道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各省市及东盟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目前,广西、重庆、贵州、甘肃四省区市已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南向通道框架协议和关检合作备忘录;广西与新加坡有关方面签署了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合作备忘录等。可以预见,南向通道的开通,不仅将带来沿线各地资源、产业、人员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同时也为中新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开创新模式。

中新经济发展,互学互鉴

众所周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不仅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同时也是著名的华人聚集地,中新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人文相通。因而随着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往来的日益密切,双方除了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之外,在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也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尤其是自1978 年11 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后, 学习新加坡经验、借鉴“新加坡模式”, 一直是中国媒体经久不衰的话题。那么,一直被中国人青睐的“新加坡模式”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中国效仿的呢?

“邓小平曾经说过,新加坡一方面是经济搞得好,另一方面是城市治理得好。因此虽然中国目前在不少领域已经超越新加坡,但在政治治理、社会治理、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等方面还需向新加坡学习。”郑永年认为“新加坡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一直都在变化,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也一直在升级,并已在国际上有了知名度,这些都值得中国去学习、借鉴。

不过,尽管人们一直以来习惯把中国称为“学习型国家”,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目前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着比过去更加重要的角色,并正设法成为世界其他地区的榜样。2017 年9 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访华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曾盛赞中国在电子支付领域走在世界的最前端,值得新加坡学习、借鉴经验。

20171205123533113.png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7 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强调,新加坡打造智慧国的规划离不开移动支付

对此,郑永年认为,中国与新加坡存在许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空间,尤其是随着中国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乐于学习世界上“The Best Practice(最佳实践)”的新加坡也在积极向中国学习。“现在中国成长起来了,也有不少领域值得新加坡学习,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电子支付这一块,确实比新加坡先进。”郑永年说。

30 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起步,新加坡是中国学习和效仿的榜样。30 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又将中新双方长久而广阔的合作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重要的层面。相信随着双边关系的回暖,有着共同发展诉求的中新两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温暖两国民众。

文/高航 陈丽冰

(责任编辑:huangsy)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