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中国—东盟青年峰会:以青年力量搭建合作桥梁

2018-02-06 09:06:03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由东盟国家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2016 年自主发起的中国—东盟青年峰会,致力于为各国青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峰会希望汇聚对东南亚地区政治、社会、文化、民族问题感兴趣的高校学子,借助青年力量,通过各国青年间的辩论与交流,尝试解决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存在的问题,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峰会到2017 年为止,正好举办了2 届。

不少青年代表参加了2017 年11 月24 日举办的第2 届中国—东盟青年峰会。他们在会后表达了这样的感受:现场的氛围充满了友好谦和的味道。

20180206090834111.jpg

与会的各国青年在第2 届中国—东盟青年峰会现场合影留念

“在参会前,我对这次峰会的期待仅限于一次‘学术大餐’,一次和各路‘大佬’交流切磋的好机会,可当我真的走进这次峰会时,浑身上下的毛孔都告诉我,在这感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魅力,更有一种友善和热情的氛围。”王思琪是参加第2届中国—东盟青年峰会的176 名青年代表中的一个。这名青年代表这样阐述了自己参会的心得。

王思琪补充道,青年峰会的参会体验与模拟联合国完全不同,因为它更丰富、更温馨、更有亲和力。

“我们以本次峰会为契机,通过共同商议的形式,制定了一份‘中国—东盟青年合作的2030 年愿景’,以此为未来中国与东盟政府间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 年愿景’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借此机会,每位参会代表也都可以为推进东盟各国的和平与发展这一崇高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王思琪说道。

《两个奇迹的时代之遇》的作者、新加坡外交学者马凯硕先生曾表示,东盟能够发展至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妥协的艺术。第2 届中国—东盟青年峰会上,青年代表们在活动现场感受到的这种友好氛围,或许正是传承自如今中国与东盟10 国之间“和而不同”、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交流方式。

中国—东盟青年峰会的另一大亮点是,在模拟会议上强调每一项事件的“落地性”,即加强应对方案和实物建设的实践作用。按照计划,峰会结束之前代表们会共同完成一份计划蓝图、行动计划或方案,提交给委员会主席。对于一些可行性的青年项目和解决方案,会由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与各界相关单位和机构进行对接和落实。

刘彦璐是本次青年峰会“澜湄合作青年行动方案”会场上的马来西亚代表。本来,刘彦璐是抱着开阔眼界、了解东盟的目的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但随着与其他国家青年代表的交流不断深入,刘彦璐发现,活动能够给予自己的,远远超出了预期。在刘彦璐看来,与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开展交流,能够听到来自东盟国家最真实的声音,能够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这次峰会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大多数与会代表都是带着务实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和研究成果来参会的。我们对于澜湄合作机制的发展不是空谈,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脚踏实地地深入到国与国具体操作层面,政策蓝图本身就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刘彦璐举例道:“作为马来西亚代表,我感觉到了马来西亚作为机制外国家对于澜湄合作机制发言权的缺失。”因此,马来西亚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利用青年力量,平衡好澜湄合作机制与东盟机制之间的关系,使这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问题。马来西亚同印尼、文莱、菲律宾等国一道,就青年教育问题与流域内国家达成一致,如加强留学互派和技术性人才培训力度,开展东南亚小语种教学以促进交流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中国—东盟合作以及澜湄机制的研究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彦璐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诗词说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过:“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青年拥有最具创造性的想法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十分有潜力和活力的群体。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强调,要在巩固“3+5 合作框架”的基础上,拓展多领域合作,逐步形成“3+5+X 合作框架”。青年领域的合作正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东盟各国之间的沟通桥梁,相信青年的力量能够为地区政治经济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文/李易之)

(责任编辑:huangsy)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