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千年丹霞 山水博白

2018-02-06 10:54:22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20180206110306485.jpg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神仙叫陈越王,看到宴石山西枕青波,南连翠嶂;晓则轻云簇白,昼则远树攒青;百丈悬崖,清泉飞洒,涧边花红。特别是山顶广阔平坦,就是摆千把桌酒席也绰绰有余。于是他在宴石山顶大宴各路神仙及诸侯,商讨振兴华夏大业策略。因此,后人称此山为宴石山。

20180206110426787.jpg

如今,围绕宴石山已经形成宴石山风景区,周围群山连绵,层峦叠翠,南流江从景区蜿蜒而过,两岸翠竹垂柳,绿树成荫,构成了奇特美妙的自然风光,成为广西丹霞地貌红层盆地面积最大、丹霞地貌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些丹霞地貌景区,有横空出世的奇峰石林,色彩斑斓的峡谷悬崖,造型巧妙的天生桥,悬空神秘的丹霞洞穴,摄人心魄的一线天等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博白丹霞奇观。

宴石仙桥

20180206110004512.jpg

又称姐妹仙桥、大小仙桥,位于宴石山南1000 米南流江两岸。大仙桥长100 米,内空最大跨度84.9 米,宽6 米,高32.3 米,厚15.2 米,据全国丹霞地貌专家考察认定,该桥为丹霞地貌中跨度、高度、桥面宽度最大的天生桥,堪称“天下丹霞第一桥”。小仙桥与大仙桥隔江遥相呼应,据说在江中还有一座水上仙桥,枯水期隐约可见,三桥并立,令人叫绝。

宴石摩崖造像

位于顿谷镇石坪村宴石山西面,摩崖造像离地面约5 米,二龛窟并排相连,雕刻面宽5.5 米,高3 米,三雕像皆为高浮雕并列而坐,上方均凿菱形尖拱窟。中龛正壁为释迦牟尼佛像,身披袈裟;左右两边龛窟菩萨的体态、手势、服饰均与中龛主佛大体相同,两侧均雕服侍菩萨。经专家考证,此摩崖造像雕刻于隋唐时期,是目前广西境内发现最早的摩崖造像,1994 年7 月8 日,被广西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宴石寺

20180206110041124.jpg

位于宴石山南麓,唐咸通六年(865),唐节度使高骈征南诏,途经此地所建,后经南汉都监刘崇远扩建。此寺为目前广西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寺庙。寺的正门上写着“宴石寺”,两旁门联分别为:“宴会群仙地,石开一洞天”,此联为道士梁子荣所撰。寺的对面有两石笋,称“双烛峰”、“双蜡烛”,大的直径15 米,高30 米;小的直径10 米,高20米,它们浑身除底部外,完全与山身分离,与宴石寺遥相呼应,远远看去,恰似一双红烛对寺而燃,构成“烛光照古刹”自然景观。

一线曙光

宴石山有一线天,亦名“一线曙光”。人在山底,仰首张望,昭昭一线,长可半里,故曰“一线天”。穿梭于山之西的南流江,如翡翠如玉带如明珠,镶嵌在宴石山的险峰奇谷中。乘车出城来到南流江畔,碧水丹山入眼来。看着碧绿江水,水光潋滟,水抱着山,山绕着水,水映着山,山衬着水,不觉怦然心动。走进宴石山,可逐一领略其特有的迷人风采。

花石嶂

除却这些,在博白县沙河镇东北面2.6 公里处南流江边还有一处由丹霞地貌发育而成的山,它与附近的宴石山是两处特征完全不同的丹霞地貌,名叫花石嶂。其独、特、险、神、灵的特点,因南流江沿山蜿蜒而过而显得神秘。

据相关了解,花石嶂以前叫南象山,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南象山,高百余丈,广百里,旧常产象,故名。”又以山石为褚红色,山峦排列在一起似褚红色的花朵,因而又名花石山。山脉呈北西走向,长3 公里,宽2 公里,主峰海拔252 米。西南面悬崖峭壁,仅一崎岖小路可攀登山顶;西北面半山腰峭壁岩洞中建有一座名为“天皇庙”的庙。这座山峰的另外一侧,还有一处地方叫“天师龙王庙”,这座庙常年有潺潺流水,当地人也称之为“滴水洞”。

在当地人眼中,花石嶂是神秘而又神奇的。不仅山中有地古坪、大虫岩、阿婆髻、石顶庄园、乌龟石、仙人湖、迎友松等景观,山上还蕴藏有石膏矿,出产百合、勾藤等中药材。当地一位王姓居民介绍,花石嶂上的“地古坪”很神奇,双脚踩“地古坪”上,会有“咚咚响”的回音。据说,这个“地古坪”下面有暗河可以直通南流江。

现在,通过南流江连接,以上景观已整合成宴石山——南流江——花石嶂“丹霞奇观”旅游区。

(文/王功清)

(责任编辑:huangsy)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