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民相亲心相通:这是我们共同迈向明天的故事

2018-12-06 14:55:32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渴望学画的肯尼亚女孩迎着朝阳寻找蒙内铁路,只为到内罗毕拜师;爱好篮球的中国维吾尔族少年刻苦练球,他想见到自己的偶像姚明;西班牙造纸老人来到中国泾县感受当地的传统习俗,在这个发明造纸术的国度,为自己内心的疑惑求解;非洲小伙以马云为精神领袖投身电商行业;重走丝绸之路的女孩却陷入迷茫……

这几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生命个体的故事,在近期亮相的全球首部“一带一路”纪录电影《共同命运》中汇集并交流,产生了连接。该片以小故事阐释大倡议的方式,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 年来,普通人命运的改变和理想的实现。

窥一斑而知全豹。5 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正是通过信息沟通、文化交流、宣传互动等方式,为“民相亲”“心相通”赋能。

于国际格局中彰显中华精神

“我从中国师傅那里不但学到了技术,还收获了友谊和慷慨。”《共同命运》的主人公之一、西班牙退休手工造纸传承人桑托斯说,中国之旅让他重拾了回国传授造纸术的信心。

“不要在乎别人,你想做就去做!”影片中,崇拜马云的小伙子阿姆也把这一信条当成投身并奋斗于电商行业的召唤,抓住一切学习进修的机会与平台,深入了解中国。而伴随着影片中小人物命运的走向,肯尼亚蒙内铁路、亚欧大陆桥、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的壮观场景,世界最高的射电望远镜智利ALMA 与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贵州FAST“空中辉映”等,沿着时间的痕迹一一穿插出现在影片的叙事中。

《共同命运》所呈现的,既有国际格局,又有中华精神,在这个层面,其纪实性与“一带一路”的倡导,有着许多相循之处。5 年来,中国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广泛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规划实施了一大批品牌项目和活动。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 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为沿线国家培养了大量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中国与相关国家互办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图书展等,推动各国展现各自民族特色,感受不同文化风采,增进相互了解认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政党、智库、青年、城市、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交流宽度、增强交流深度。

民心相通应加强“融”与“合”

然而,正如影片中西班牙老人面对造纸术即将没落的痛心,重走丝路的叛逆女孩的迷茫等,无独有偶,“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处2018 年发布的《“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报告》也显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语言人才匮乏、民间交流不足、文化交流不平衡、文化产品质量和数量不足、人文交流方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效果。

“在泰国我们总是能看到中国的游客,但是泰国人不知道中国人不一定都会说普通话,他们说的是中国各地不同的方言,基本上是中国人到那里留给大家的印象是购物,没有其他更多层面的交流。”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卡维·崇基塔旺说。他还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文交流,当前尚缺乏年轻领导人的机制,以及社区层面的交流也比较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印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裴德瑞曾就“中国印象”的主题对印尼196 名民众进行调研,受访对象中不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令他意外的是,只有46% 的受访者提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约40% 的受访者则把中国视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大家对中医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传统中医的层面,都很欣赏中国的文化,但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并不太高。且中国科技层面的发展并不为太多的人所了解、所感知。”裴瑞德说。因此,裴瑞德十分推崇民间交流,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他认为,中国和任何国家在沟通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强调如何加强合作关系。

“这是我们共同迈向明天的故事”

当故事主人公们一张张面孔由困惑转为微笑和幸福,从晦暗不明的夜空到全面升起的灿烂千阳,他们逐步觉醒方向,坚定信念,向未来迈出坚实的一步。“这是你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这是我们共同迈向明天的故事”是《共同命运》主题的注脚。

该片策划人雷建军说,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不管是环境问题、移民问题、战争问题还是贸易保护问题,都不是一个国家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个人类共同面对。在这个大背景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命运》想从中国人的视角,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去看世界是如何相连的。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关注人类命运,解读世界的故事,既表达了打破文化隔阂的必要性,也预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而“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也是中国模式、中国建设速度和体制机制、中国的文化理念支撑等,从为各国接受,到效仿研究乃至逐步理解的过程。

将文化交流延展开来,缅甸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杜凯若安其塔指出,在不同的行业和环境中存在跨境价值链,如何能够通过文化外交和睦邻友好政策进一步提升各国各地区间的发展,也是描绘“一带一路”“工笔画”要思考的方向。他建议要进一步促进文化在旅游领域和民间层面上的交流合作。

中国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康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即使在进程中遇到一些政治障碍,但是仍然可以在政治议题下实现民心相通。“在航海安全、救援、打捞、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性议题中,特别是搜救和海洋研究,这两个类型非常强调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特别是人文的沟通。”康霖说。“中国可能做文艺外交做得已经非常好,然而思想价值观的外交将是我们双方在将来要重点加强的。”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说。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记者:林芊芊


(责任编辑:chenhui)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