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广西龙胜•云上秘境与梯田人家

2020-05-16 16:29:14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撰文/冯慧宁)“春来,水满田畴;夏至,佳禾吐翠;金秋,稻穗沉甸;隆冬,雪兆丰年。”提起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人们总说这里的一年四时因梯田多了一份动人心弦的魅力,而在这片土地上铸造风景的人们,更是旅行中不可错过的人文风景线。

稻谷和少数民族风情在广西的土地上总是能绽放出生命的流光溢彩,在龙胜的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几乎每个民族都有着关于水稻的传说故事。其中,壮族先民和红瑶人家中流传的故事让人们更多了解了这片梯田的久远历史和人们的坚韧精神。

镜花水月,千年攒得“蓑衣田”

龙胜的稻田面积都不大,大多数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碎田块,最大的一块田也不过是一亩左右,因此各村各寨间有着“蓑衣盖过田”的说法。然而不大的“蓑衣田”却层层叠叠垒满了许许多多座山。

2300 多年前,第一批到达龙胜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和难以言喻的稻米诱惑,咬紧牙关,在异常珍贵的土地和稻米的抉择中,他们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陡峭的山壁上,可开凿出的土地所剩无几,一锄头一铲土,一年里一日间,一父兄一子孙,一阶一层,他们用生命和血汗让田地如天梯般拾阶而上。

龙胜平安寨梯田  图片来源:太平洋电脑网摄影部落 

“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犹为耕。”世界上最平凡渺小的人类将大自然的脊梁雕琢出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梯田在山脊上悠悠如浪花般扩散开去。袅袅炊烟间,仿佛让人明白了那些失落在人间的生命力之美。龙胜山区里的平安壮寨梯田、龙脊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

龙胜山区里的平安壮寨梯田、龙脊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三个部分并称为龙胜龙脊梯田系统。山高谷深的龙胜山脉,海拔最高为 1850 米,而最低的海拔也有300 米。坡度大多在26 至35 度之间,最大的坡度能达到50 度。

在陡峭的高山上开山造地,需要把坡地用工具一点点地修整为梯地,然后等到田块逐渐定型后,再灌水犁田、种植水稻。修筑梯田的壮民和瑶民把村寨散布在山腰,让规模宏大的梯田从山脚一路盘旋而上,直至分布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次生林的山顶。

龙脊梯田夏滚道道绿波  黄勇丹/摄

每年的4、5 月是观赏龙脊梯田最好的时节,不冷不热的春夏交接之际,农人们将层层叠叠的梯田灌溉上水后,让水波在梯田里荡漾。此时,山里的昼夜温差大,阳光不照射的时候,薄雾绕着山升腾而起,水映着云雾和天空,仿佛仙境一般。春天过去后,炎热张扬的夏天,龙胜梯田成为了一幅绿野仙踪的山水画。

海拔较高的梯田成为了夏季的纳凉胜地,漫步田野间,尽是绿意融融。丰收的秋天,金黄的稻禾随着风翻滚了整座山,农人的喜悦也在梯田中洋溢。冬天的白雪沿着梯田铺上,“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是一个黑白相间的冰雪世界。龙胜梯田果然四季皆美。

冬到龙脊小寨  潘志祥/摄

红瑶晒衣节,红衣掩映满寨欢

红瑶崇尚红色,因女性经常穿着色泽红艳的服装而得名。为了抵御龙胜高山里的寒冷冬天,红瑶人种桑养蚕,拉丝线织锦衫和花衣,衣服布料以红色为主色调,并零散着用黑、绿、紫等多种颜色交织在布匹上绣出花纹。

红瑶妇女在展示红瑶服饰头巾 摄影:黄勇丹  图源来源:新华网

在红瑶的传说中,狗是瑶族的“恩人”,因为它们为谷种而冒险的故事,才让龙胜的土地上有了丰收的身影。为了纪念狗赋予红瑶的情谊,红瑶人在衣服上绣下了狗的图腾,有着敬狗报恩的意思。

红瑶妇女的服饰中除了绣上生动活泼的狗图腾之外,还会绣出凤凰、花鸟等图案,嫁衣的背部和胸前则更为精致地用一针一线绣着山花怒放、并蒂莲花、双飞蝴蝶、双鹿呈祥……这些图案的背后是红瑶人的族群集体记忆。

红瑶社会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五岁六岁玩泥巴,十三四岁学绣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这首民谣,基本能概括许多传统红瑶妇女的前半生。心灵手巧的红瑶女子从13 岁就开始学习织布刺绣,从锦衣上最基本的大方形花纹到花衣上三五十种工艺精湛的图案,绣一件绣服可谓绣进了花一样的年岁。

红瑶姑娘通常一套绣服要织3个月,而绣一件瑶服则要花上3 年的时间。红瑶刺绣对瑶服上的图案没有定式,喜欢什么就绣什么,但上衣后摆下方左右两个形似“老虎爪”的图案,是必不可少的。这来源于瑶女从虎口中救下皇帝的传说故事,而“老虎爪”的图案就成为了皇帝报恩的印记。

 

大寨晒衣节

生动的传说是构建红瑶人民族认同的重要依据。代代相传的纹饰和服饰是一路南迁的红瑶人的重要族群记忆,而一年一度的“六月六”红瑶晒衣节就成为了保存族群记忆的重要形式。

每年的六月初六,是红瑶隆重的传统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把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拿出来晾晒在廊檐之下,意在杀毒灭菌去晦。届时满寨子都是红衣裳,远远望去,片片红裙铺满竹楼,掩不住的是满寨子的欢喜。嫁出去的红瑶女儿和入赘的儿子还会带着孩子、挑着酒、家禽和礼品回家吃团圆饭。

在龙脊金竹壮寨,壮族同胞在打油茶   黄勇丹/摄

除了红瑶的亲人返回村寨之外,极富农家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晒衣节”庆祝活动,还引来国内外成百上千的客人们前来“看稀奇”。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晒衣节上和红瑶同胞们一起参与拔河、舂米、锯木、打陀螺、打糍粑、手工纺纱、对唱山歌、长鼓舞、跳竹竿等独具红瑶特色的民俗活动。而瑶女们在河边梳洗长发形成的风景线更是成为了最独特的原生态民俗文化。

红瑶长发,生命旺盛的象征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红瑶人认为头发是人的精血,而女子的头发更是生命的象征。红瑶女子从小开始留长发,头发长度一般都在1 米以上,乌黑亮丽,即使上了年纪依然青丝如云。未婚的红瑶姑娘,要将头发交叉盘旋平绕在头上,包头巾时要在前额露出菱形。

长发村的姑娘   图片来源:趣旅探长

已婚的妇女头发则交替盘绕,在额前盘一个发髻,棱角藏在头巾里。红瑶女子极为爱护自己的头发,她们一辈子只在18 岁成年仪式上剪一次头发,同时把剪下来的头发,包括平时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也一根一根捡起来,适时地盘在自己的头发中。

对于养发,她们也有着自己的秘方心得,红瑶人会把做饭时的洗米水留下来,然后将柚子皮、茶油渣和一些神秘的中草药放进发酵了的淘米水中,煮沸后用来洗头。每次梳洗时,先是把长发在秘制的淘米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头发充分吸收营养后,再用山泉水洗净,让头发自然风干。经过这些工序,柔顺黑亮、不枯黄、不开叉的红瑶长发,就此成为了瑶寨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天下第一长发村   图片来源:趣旅探长

“别人叫我快快长,如今长大要离娘。我娘养我好辛苦……一断青丝谢爹娘。”红瑶的长发为谁而蓄?从这首古老的瑶族《女儿歌》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18 岁成年时,红瑶女子会为谢爹娘养育之恩而剪下一缕象征生命精血的秀发。成亲当天,阿妹包裹在头顶的长发也必须在洞房由新郎亲手打开。这一头盘在头顶的长发,盘着的不仅是红瑶女子所认为的生命精血,还有着亲人间厚重的情感联系。

层层叠叠开垦而出的高山梯田,针针线线为记忆而绣的红瑶花衣,弯弯曲曲盘在头顶的生命情感,这些都绘就了龙胜四季皆美的画卷。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文旅版” 5月刊杂志

 

 

(责任编辑:黄利霞)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