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独弦琴,中越“琴”缘一弦牵

2020-06-23 18:07:23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本文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文旅版"2020年6月刊  撰文 /冯慧宁

独弦琴,一根琴弦,一根摇杆,琴身似渔船。当拨片在琴弦上轻轻弹动,巧手轻晃摇杆时,琴声宛如从天际传来,那空灵纯净的琴声就好像是在海滩边捡了一只贝壳放在耳旁,「叮叮嗡嗡」似海风呼啸,又似天神吟唱,此中韵调间,装满了抚琴之人跨越边境,一衣带水的艺术情缘。

中越边境同源共流的文化种子

独弦琴是中越同源民族——京族的民间乐器,以一弦泛音、独弦成曲的特点成为了令世界称奇的民族乐器。和京族人的迁徙定居历史一样,独弦琴的文化起源也与越南有着一衣带水的联系。独弦琴在京语中被称为"旦匏",亦称为"独弦匏琴"。早在公元 8 世纪,独弦琴就流行于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各国。唐贞元十八年 (802 年 ), 南亚骠国 ( 今缅甸 ) 向唐王朝进献歌舞,其中就有独弦琴。在《新唐书》中也有史料记载着独弦琴在唐王朝时出现的印记:"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

在越南的独弦琴起源说中,以"国乐"的身份流行的独弦琴是越南北部人研制出来的乐器,越南文献《起头事录》里就记载了越南人考究独弦琴来源的经历:曾经有一位越南北部人制出独弦琴,成泰八年(约 1896 年)有位盲人乐师带着这把琴在当地的顺化城内演奏,具有神秘色彩的独弦琴自此以后被大众所了解。

如今,独弦琴从何而来,为何人所发明已无处考证,但独弦琴存在于越南民族和中国京族文化中的事实不可否认,从越南涂山迁徙过来的京族人与越南人仍然有着不可割裂的亲缘关系,独弦琴就像是一颗种子,在中越边境的京族人和越南人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悄然生长。独弦琴声在何处鸣起,何处便播下了一衣带水的文化种子。

改制后的独弦琴(图源:莫小斓m)

琴曲中演绎前世今生

古代基础版本的独弦琴由一根麻绳或竹篾做弦,一边用楔子固定,另一边则用厚竹片凿洞作为摇杆,用竹片拨动琴弦,就可以发出悦耳的旋律。到了明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独弦琴的乐手都会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制作独弦琴。亚热带地区气候使得中越边境的京族村落周围生长着许多楠竹,人们就地取材,利用岛上生长的楠竹细细打磨,拼接成一把简单的独弦琴,为了扩大独弦琴的音量,聪明的京族人又从屋后的菜地上取下瓠瓜来改造独弦琴的结构,将瓠瓜作为扩音器,置于独弦琴后,琴声便更为响亮。这种以大半边毛竹做琴体,弦轴、摇杆、挑棒等部件也都由竹子制作而成的独弦琴,整体造型看上去外形酷似鸡食槽,所以当地人也称这类竹制独弦琴为"鸡兜琴" 。

20 世纪 60 年代,京族独弦琴演奏家何绍渐渐发觉竹材制作的独弦琴音色较为尖锐不柔和,于是在 70 年代中期,他开始尝试用木材制作独弦琴,将竹制琴体改良为棕榈木琴体,摇杆材料则用牛角等角类材料代替,音响由传统的原声共鸣改为拾音器的电声共鸣,改制后的木制独弦琴声音清脆中带有一丝醇厚,更为动听,音量的增强使得独弦琴更加适合独奏,传统的独弦琴曲目也演绎得更加柔美动听。

中国京族的独弦琴艺术吸收了汉族、壮族等民族的音乐元素,与越南同名的乐曲已有所不同,展现出了共性与个性相互交织的独弦琴音乐文化。虽然独弦琴制作技艺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地创新,但是学习独弦琴的琴手依旧需要立足于传统,将独弦琴代表着经典文化内涵与道德学问的《过桥风吹》《穿针引线》《高山流水》等京族民歌曲目牢牢地掌握和了解,不仅只是浮于表面地拨动琴弦。对于独弦琴琴手来说,弹琴犹如做学问,海洋民族与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过程在独弦琴乐曲音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曲轻弹起,千百年的文化精髓如浪花般扑来。

独弦琴传承人褚清艺在第5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演出

独弦琴传承,时代鲜明的认知

辽阔无垠的大海、鱼蟹贝类的海底世界、岛屿民族的生产劳动构成了京族人海洋文化的特殊性。地域、语言、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变迁,使得中国京族独弦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有了异于越南民族的认知。"40 年前,巫头、万尾、山心京族三岛会弹独弦琴的,掰着一个手的指头都能数得清。"回想起以前曾经濒临失传的独弦琴,年逾花甲的独弦琴传承人苏春发曾如此唏嘘不已。随着现代生活对京族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京族少年离开了海洋生活,对于独弦琴中所蕴含的海洋认知理解程度也大大减弱。有人正在远离,有人正在融入。

褚清艺是京族独弦琴哈妹组合的现役成员之一,22 岁的她虽不是京族子弟,却是京族独弦琴传承方式演变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小学三年级时,东兴市京族小学为了打造京族特色教育,开设独弦琴活动课,并邀请苏春发前来授课。弃商从教的苏春发早在 1995 年就开始通过免费义务教学和组建表演团队等形式在东兴一带教授独弦琴。他的授课,在年幼的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独弦琴的种子。褚清艺开始对独弦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组织的兴趣班只是小试牛刀,在母亲的支持下,褚清艺拜入苏春发老师的门下,继续学习极为小众的民族乐器独弦琴,并接受了多位独弦琴名家的指导,哈妹组合的创始人苏海珍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哈妹组合参加中国少数民族大联欢春晚

2009 年,为了参加当时的青歌赛,苏海珍组织了几位独弦琴演员临时成立了哈妹组合,她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在了央视的舞台,向全国电视观众展示京族独弦琴弹唱的独有魅力和风情。青歌赛结束后,小有名气的哈妹组合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外出演出,国内外的演出邀请应接不暇。十年以后,哈妹组合的创始成员已逐渐退出了演出一线,年轻人们开始继承前辈的衣钵,为哈妹组合注入新鲜血液。在苏海珍的组织邀约下,褚清艺和其他几位年轻的独弦琴传承人再次带着一把独弦琴遍走天下,曾经单薄的独弦琴,在哈妹组合的指尖上重新迸发出和谐美好的乐音。

如今,京族独弦琴的艺术传承早已在当地遍地开花,后继有人,苏春发的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示范基地已然桃李满天下,苏海珍的哈妹组合足迹也已遍布大江南北,褚清艺的独弦琴艺术生涯才刚刚拉开大幕……京族独弦琴艺术的传承在代代相传间,注入了属于个人、属于时代的鲜明认知,空前绝不无后。

当琴手扶杆、拨弦之时,曾经漂泊海上的京族人,以一把只有一根弦的琴,让京岛人家海边生活的独特风情在余音缭绕时弥山跨谷,把中越两国间浓浓的艺术情缘再次牵连起来。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文旅版"2020年六月刊

(责任编辑:黄利霞)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