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广西合浦,悠悠千年海丝始发港

2020-12-24 17:53:50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本文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2020年12月刊撰文/林涵

公元前214年,

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三年,

注定被永载史册。

这一年,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片疆域之后,

进一步将版图扩张到了岭南,

并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

也是在这一年,灵渠建成使用,

改变了中国航运版图。

作为南流江入海的最后一站、 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一座意为' 江河汇集于海”的古城

一一广西合浦,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合浦海角亭,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时间

汉设古城郡 海丝始发港

合浦为何能够成为海丝始发港?

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区位优势决定的。满载货物的商船可以由合浦溯南流江而上,经桂门关,进入北流河,接西江抵梧州再溯桂江而上,过秦始皇所修灵渠,便可沿湘江进入长江水系。

这是一条沟通岭南与西南、岭北与中原的重要交通线。凭借这条海丝贸易交通线,合浦港的繁荣盛极一时。到了公元前 111 年,即西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始设合浦郡,因为海洋贸易的拉动,合浦港口功能早趋完备。由南流江为纽带而组成的出海通道水运网络,使合浦郡成为汉王朝唯一的一个有内陆水路直通大海的岭南重镇。《汉书·地理志》中,一句“自合浦、徐闻南入海”,让中国海上丝路的路径与源流都有了追溯的开端,而合浦就是这个原点。

作为海丝的一大始发港,当时的合浦郡下辖徐闻、合浦、高凉、临允、朱卢五县。仅合浦县,按现代地理度之,就大致相当于今广西北海、钦州的全部和防城港、玉林的大部及广东廉江等地。另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遣黄门使者出使东南亚和南亚诸国,携带黄金和各种丝绸纺织品,率领应募的商人及翻译船队就是从合浦港出发远航,到达马来半岛的都元国、新加坡的皮宗国,缅甸境内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印度半岛的黄支国、斯里兰卡的已程不国。这份史料中最早、最详细的关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记载,无疑是合浦作为海丝始发港的重要依据。

 

合浦出土的铜凤灯

古城遗址,重现海丝遗韵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先秦时期,合浦一带已有了航海活动。两汉时,合浦成为中国对外通商口岸。贸易的频繁往来,使得合浦一度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重镇。不过,千百年的时光荏苒,曾经的海丝繁华古郡和重要的始发港口都已埋在了地下。如今,随着大浪和草鞋村两处汉城遗址的被发现和考古挖掘,人们“没有城哪有墓”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合浦作为海丝始发港的面纱正在逐渐被掀开。

位于合浦县城东北约13公里的石湾镇大浪古城遗址,由城址、城墙、护城河、建筑遗址及码头遗址组成,其西面依托周江,其余三面有护城河环绕,并与古河道相连,印证了文献中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记载。

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熙熙攘攘的海上丝绸之路码头和街市。那时候,年轻的妻子、年迈的母亲在码头上挥泪送别丈夫、儿子,期待着男人们能够从这里扬帆出海,满载而归。如今的大浪汉城遗址,已经被围起来加以保护,当年的城墙位置已经建起了房子。奇妙的是,时隔两千年,如今这些房子的位置与当年的古城墙位置并无多大偏离,门口以及院子都朝向码头,向着大海的方向。

尽管时光荏苒,有些故事仍然留下了蛛丝马迹。发现码头古城,是合浦作为汉代海丝始发港的重要物证,此外,作为一个下辖区域广阔的海丝繁华城,还需找到当时合浦郡的“县治”所在地。在合浦县城廉州镇附近的草鞋村,西门江穿过县城后从村旁经过。在河边一个地势稍高的地方,繁盛的竹丛环绕着众多鱼塘和菜地,很少人想到,在它的下面藏着一个惊人的古代制陶工场。

合浦汉代文化馆馆长廉世明说:“草鞋村如此大规模的官营制陶工场,可能附近就是人们一直寻找的合浦郡治官署遗址。”当年合浦郡治官署的护城河如今已变成一方方水塘,考古挖掘深坑中的古砖窑、古水井依稀可见,“汉砖唐瓦”在地上随手可得。草鞋村汉城址的丰富遗存要素,成为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见证。

合浦出土的波斯陶壶

是古街妈祖庙 诉说“始发港”辉煌

据《合浦县志》记载,由于南流江冲积造成的海湾淤积,从西汉到东汉期间,当地文化活动区域每年向西南的海湾方向迁移近 5 米。而对地质的分析表明,合浦县城附近的沙岗镇、党江镇、乾江一带,实际是冲积平原,现在这些人烟稠密之地,在西汉海上丝绸之路时期还是舟楫往来的海湾。在漫长的丝路发展过程中,合浦的海丝贸易集市位置也一度迁移。

今天的廉州镇乾江古圩,还依稀可寻当年合浦作为海丝始发港的辉煌。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海丝贸易集市,古迹众多,街巷纵横,庭院别致。古圩现存六座街庙八个社坛以及六个宗祠,明清时期的青砖高门大宅更是多达三十多座。在漫长的历史中,乾江是当地重要的集市,又是海丝中外贸易中转站,当年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就是通过这些集市,销售到了世界各地。

乾江古街苏宅

至今,这些街道还留有当年交易的印迹,人们通过海洋贸易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建起了高门大宅。那些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大宅子有的保存良好,至今仍在使用。一所名叫苏宅的老房如今是一个街道卫生所,街坊邻居们除了来这里拿些感冒发烧药,更多的是在这里纳凉聊家常。老宅子门高院深,凉爽的海风从海上吹进来,酷暑的夏天在室内也清凉无比。

船厂掠影

作为一个熙熙攘攘的海丝贸易集市,不可或缺的是妈祖庙。在乾江古圩就留存有这样一座妈祖庙古建筑,当地人称之为天后宫。它的存在也印证了合浦作为海丝始发港的繁华历史。当年,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从合浦港扬帆出海之前,都会到天后宫祭祀,烧香祈福,以期能够平安满载归来。出海归来后也会到天后宫烧上一炷香,是为还愿。在科技相对落后的古代,没有天气预报,没有雷达,没有导航,一场不可预期的海上风暴足以给在海上讨生活的渔民带来灭顶之灾。天后宫是以海为生的他们的心灵慰藉,更是最本源的信仰。

两千年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年的汉代海丝始发港港口已经冲击成田,当年的海丝贸易集市如今仍旧人来人往。而合浦郡治官署遗址,带着时光的印记,缓缓诉说着当年的久远往事,海风吹过这个“江河汇集于海”的海丝始发港,仿佛带来了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回响。

惠爱桥《古桥,过客》

寻常巷陌 海丝寻踪

如今,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风生水起,带着探寻海丝始发港、当年古汉郡好奇之心的人们,来到合浦。其实,合浦海丝古郡的人文解读密码,就隐藏在合浦的寻常巷陌中,散落于当地人悠闲生活的角角落落里。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在当年苏轼与当地文人吟诗作对的海角亭练琴、乘凉、读书;行人们在当年海丝贸易繁华的老街市上匆匆而过;村民们在古汉城遗址不远处放牛赶鸭,仿佛两千多年来都是这样云淡风轻的模样。

穿城而过的西门江依旧深藏着合浦繁华海丝始发港的清晰印记。西门江几经蜿蜒曲折,通向了浩瀚的海洋。当地说起此江,皆有讲不完的故事。以前西门江两岸宅前,皆建有码头,用青砖砌成的台阶直通到江面上,人货两通。一江清水,串起了西门江的千年往事,沿江而居可见柴米油盐;沿江务工,可养一家老小;沿江入海,通达往来可富家建业。

就在西门江上,横跨着一座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木桥——惠爱桥。当地人也称之为旧桥。别具一格的惠爱桥,全木无钉,古老的惠爱桥至今行人往来如织。漫步、推车、挑担,不紧不慢行走的人们,尽显小城的自在悠闲。傍晚时分,海风吹来,顺着西门江拂过两岸的骑楼街,顿时清凉起来。饭后的老人会在桥上乘凉聊天,不知他们所说的,是否有关当年祖辈沿着这条直通大海的河流,到海上讨生活的久远往事。

暮色西门江-陈伟忠
(责任编辑:何斌)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