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东南亚实景剧:在光影间寻回失落的记忆

2021-08-02 17:30:53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38 副本
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2021年7月·下半月刊 撰文/梁舒欣

2004 年,世界首部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的爆红,为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东南亚国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讲述属于他们的灿烂文明和光阴故事,于是,有了后来的《又见马六甲》《会安记忆》和《吴哥的微笑》……在声色光影间寻回千百年前曾经失落的记忆。

如果有幸到马来西亚马六甲、越南会安、柬埔寨吴哥窟,就去赴一场视觉盛宴吧,在迷离的光影间,以朝圣者的姿态感受千百年前曾灿如星河的人类文明。

会安记忆宣传剧照
会安记忆宣传剧照

穿梭六百年,又见马六甲

“船帆起!船帆起!”

一声声呐喊从深邃黝黑的舞台之上传来,抽象的白色波浪线条变幻成翻涌的海浪,一人在海浪中奋力击鼓,波浪中忽又变幻出数十艘、数百艘帆船,在白色波浪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众人呐喊声、海浪冲击帆船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伴随着雄浑有力、气势磅礴的鼓声、呐喊声、海浪声,以“时间船”为主轴,叙述了马六甲六百多年沧桑变迁的《又见马六甲》在郑和下西洋的史诗篇章中拉开演出序幕。

鼓手奋力击鼓 图源:又见马六甲官方账号
鼓手奋力击鼓 图源:又见马六甲官方账号

具有一千六百年通航历史的马六甲海峡是一片平静而又神秘的海域,它曾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碰撞的纽带,也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六百多年前,风起云涌的时代,郑和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带着船队七下西洋,五次停泊马六甲,给这座海滨之城带来了文明和繁荣。

震撼宏伟的表演现场 图源:又见马六甲官方账号
震撼宏伟的表演现场 图源:又见马六甲官方账号

马六甲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又见马六甲》七十多分钟的光影之下,一一被展开,在一方剧院里,向人们低低述说这千百年的光阴故事。在光影交错的舞台之上,仿佛坐上了穿越时光的帆船,瞥见了苏门答腊王子拜里米苏拉在一棵马六甲树下开创满剌加国(马六甲王朝)的传奇故事,见证了郑和浩浩荡荡五次停泊马六甲为这道狭长的海峡带来的繁荣和昌盛以及峇峇娘惹的诞生和发展,目睹了落水婴儿被六个不同种族的母亲共同抚养长大成人而潸然泪下,却又一次感动于风筝匠人以及所有马六甲文化传承人始终如一,执着坚守。

六个不同种族的母亲抚养孤儿的故事 图源:又见马六甲官方账号
六个不同种族的母亲抚养孤儿的故事 图源:又见马六甲官方账号
又见马六甲表演现场 图源:又见马六甲官方账号
展现峇峇娘惹文化 图源:又见马六甲官方账号

“我也是一条船,一条时光的船,我的船上也载满了友好,也载满了善意,也载满了我们想去跟你沟通的愿望。”总导演王潮歌曾这样评价《又见马六甲》,它仿佛是一艘时光船,在这艘船上见证了不同民族在马六甲这道狭长海域相遇交集,多种文化也在此交融,共同繁衍和发展多元化的马六甲文化,且在这座海滨城市继续传承,生生不息。

马六甲剧场 摄影:傅兴、王鹏
马六甲剧场 摄影:傅兴、王鹏
室内旋转观众席  摄影:傅兴、王鹏
室内旋转观众席  摄影:傅兴、王鹏

“又见马六甲”剧院是亚洲最大的实景剧院,专为《又见马六甲》这一剧目表演特别设计建造而成,形似外白内蓝的夹心盒子,建筑的外围以白色为主调,内里则是色调不同的蓝,蓝色是有特别的意味,寓意着海洋以及中国的青花瓷和马六甲老建筑的靛蓝色调。海云之间,巨大的蓝白盒子静静地屹立于马六甲海滨,临海而立,眺望着广袤无垠的马六甲海峡,静默而不喧哗,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与云海共生,然而盒子内里却是鼓乐齐鸣,歌声如海。

山水间,寻觅会安记忆

海风轻拂,古老的织机声“吱呀吱呀”,渐渐地,与细雨、蛙声、虫鸣等自然界的声音汇聚起来,形成美妙的交响。在夜幕之中,灯火阑珊处,只见身着奥黛的越南女子在秋盆河上轻抚织机,低声呢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如同织机织出的千千万万个我一样,永远在古老的会安城里织着布,等你,等你。”《会安记忆》在声声织机声中缓缓拉开序幕,越南第一山水实景剧《会安记忆》以一个织机女子为叙述线索,描绘了越南第一个开埠港口会安与世界联通的美好记忆,重现了昔日东南亚最大商埠的繁华和辉煌,千年古城的神韵在这一幕一景中一一展现,无不让人沉浸于这千年古城会安的独特记忆。

在织机前织布 图源:山水盛典
在织机前织布 图源:山水盛典

《会安记忆》是中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走出国门的第一部作品,以东方视角挖掘和诠释越南的历史人文,在山水间用中国方式讲越南故事。《会安记忆》是首次以中越双方合作方式、以管理和产业模式的“整建制”落地越南,实现中国的文化产品模式与越南本土文化内核相结合的实景演出作品。走出国门的《会安记忆》其内核仍秉持着中国道家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将戏台搭建于山水实景之中,深度挖掘会安当地的人文风情,将最原汁原味的会安元素不露痕迹地还原于这山水戏台间。

会安记忆 身着奥黛的演员 图源:会安记忆
会安记忆 身着奥黛的演员 图源:会安记忆

“艺术语言是不分国界的,实景演出可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目标下,肩负起文化桥梁的砖石作用。”《会安记忆》导演梅帅元认为,中国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必须具备多元包容的心态,站在世界的视角看待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人传递美好与和平,为搭建世界文化桥梁添砖加瓦。

身着奥黛的女子在表演 图源:Flickr
身着奥黛的女子在表演 图源:Flickr

有人说,《会安记忆》是越南写给世界的情歌,也是乡愁的家书。梅帅元曾说:“《会安记忆》演出的思想锁定在‘乡愁’,会安有着独特的乡愁与故国怀想,乡愁是对家乡的回望,是对温暖亲情的怀念,不分种族、不分国度,是人类共有的情愫。”数百年前,中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便背井离乡踏上会安的土地,来此开埠、劳作、繁衍生息,会安的一砖一瓦都被烙上乡愁的印记。

在实际演出中,没有直接体现乡愁,而乡愁却又在会安的一景一物中不动声色地融入到每一个情境之中,在这精彩绝伦的表演中寻找会安的记忆。

于万千神佛间瞥见吴哥的微笑

“白天的吴哥震撼你,夜晚的吴哥打动你。”

清晨,吴哥古城刚刚苏醒,古城曾经沉睡在柬埔寨茂密丛林之中,不为外界所知,数百年后,宏伟神秘的吴哥古城重见天日,惊艳世人,万千游客慕名而来。夜幕降临,柬埔寨大型史诗歌舞剧《吴哥的微笑》再现吴哥尘封的历史,寻回失落的记忆,复活凝固在石头上的神话,演绎那一抹神秘微笑背后的故事。

隐藏在丛林的吴哥窟得以重现天日 图源:Flickr 摄影:looloo
隐藏在丛林的吴哥窟得以重现天日 图源:Flickr 摄影:looloo

暹粒的天际刚刚拉下夜幕,《吴哥的微笑》便在一声声轻声吟唱的梵音中上演。威严庄重的四面佛像耸立于偌大的舞台中间,在昏黄迷离的灯光之下若隐若现,只见一名孩童奔向舞台,四处张望,在神像前驻足停留,低声问佛。柬埔寨大型史诗歌舞剧《吴哥的微笑》便是在与神对话中引出千年吴哥之谜,重现灿烂辉煌的吴哥王朝。

《吴哥的微笑》重现吴哥王朝的辉煌 图源:Flickr 摄影:Eric Nguyen
《吴哥的微笑》重现吴哥王朝的辉煌 图源:Flickr 摄影:Eric Nguyen

吴哥的寺庙是高棉人供奉神的场所,无处不在、诡秘莫测、精美绝伦的浮雕描绘着高棉人千百年对于神佛至高无上的尊崇和信仰。《吴哥的微笑》将古老的吴哥寺庙、浮雕以及神秘的印度教神话传说《搅乳海》等颇具原汁原味的柬埔寨文化元素搬上戏剧舞台,它同时也结合了古老的高棉武术表演搏格道武术、古典的高棉舞蹈如仙女舞、烛光舞、湿婆舞和面具舞等柬埔寨文化艺术的精髓,深度挖掘吴哥王朝的辉煌历史人文。

烛光舞 图源:Flickr 摄影:YAB
烛光舞 图源:Flickr 摄影:YAB
smile-of-angkor-011
仙女舞表演图源:图源:Flickr 摄影:Eric Nguyen

70 分钟的演出里,共分为“与神对话”“光荣国度”“众神复活”“搅乳海”“生命祈祷”“吴哥的微笑”等六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展示出浓厚的柬埔寨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在艺术家们生动的演绎之下,辉煌灿烂的吴哥王朝越过千年的时光,失落的回忆一一重现于眼前,那些埋藏在石雕和壁画中的千年之谜被层层揭开,折射出它昔日的璀璨光芒,神秘的浮雕故事诉说着高棉人的信仰。

吴哥王朝的艰辛创立 图源:Flickr 摄影:Eric Nguyen
吴哥王朝的艰辛创立 图源:Flickr 摄影:Eric Nguyen

在演出的末章,众人吟唱:“吴哥的微笑,穿越了千年,历经了多少风和雨,没有悲伤,没有仇恨,只把快乐留给你,笑的力量能使人间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吴哥的微笑穿越千年的时光长河,历经岁月更迭,传达着高棉人微笑不止、生生不息的力量。

(责任编辑:yeqin)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