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2021-10-13 14:30:03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首发于《中国—东盟博览》2021年9月·下半月刊 撰文/郑友

梭子在飞,织机在响。

在柬埔寨暹粒省的丛林中,吴哥窟古迹一如既往地注视着这片大地上的生灵。黄蚕吐着金黄色的丝结了茧,寻梦者编织了名为高棉丝绸的梦想。一条条纱笼,在回溯着那段辉煌的历史,一匹匹花纹复杂、色彩丰富的高棉丝绸,彰显着它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包容。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缫丝中的卷丝部分(图源:Flickr,摄影:Douglas Martell)

高棉丝绸飘进梦中吴哥

高棉古法丝织工艺是柬埔寨传统工艺之一。目前已知最早记载柬埔寨的丝绸的文献是中国元朝时期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其中提到,“近年暹人来居,却以蚕桑为业,桑种蚕种皆自暹中来。”当时柬埔寨本地的桑蚕养殖户主要是来到柬埔寨暹粒居住的人,而柬埔寨暹粒本地人还不会用桑蚕丝织布。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黄蚕蚕茧(图源:Flickr,摄影:Eugeniya Kobzeva)

“后来丝绸纺织技术是从中国流传过来,在周达观的使团来访之后,当时柬埔寨和中国来往更加密切了。”女王宫附近的金丝农场负责人苏菲娅·皮耶 (Sophea Pheach) 说道。

高棉古法丝织工艺在中国丝织技术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扎染工艺,使得制品的花纹图案更为丰富多彩。扎染是在染色时将部分织物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柬埔寨织娘们将熟丝先做成纬纱铺在织布机上,然后用剥细的芭蕉叶茎将图案花纹在纬纱上一一扎线,最后放入不同颜色的染缸中依次染色从而获得多种颜色。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扎染工艺中的线扎部分(图源:Flickr,摄影:flowcomm)

“Ikat 是我们的丝绸工艺中最重要的一步,它丰富的色彩象征着众多的神为我们加持。因为我们的染料都是天然的,而这一切都是神给我们的。”苏菲娅·皮耶说道,“即使是出色的织娘,都要在这上面花费很长的时间。”

目前在高棉传统丝绸上见到的主流花纹有 Ahlunh 图案、柬埔寨国花隆都花图案、高布斯滨林迦图案、茉莉花图案以及钻石图案。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钻石图案的高棉传统丝绸(图源:Flickr,摄影:Elias Levy)

其中钻石图案是最著名的高棉传统丝绸花纹之一,非常精致且工艺复杂,是柬埔寨传统文化遗产最有力的代表。通常出现在重要官方活动和宗教仪式中,比如婚礼,人们才会穿戴此图案的围巾和服装。

当你漫步于古老而又神秘的吴哥窟,行走在令人迷恋的暹粒乡村,总能看到头戴金冠、身穿样式华丽丝绸、姿态万千的仙女雕刻。婀娜的身姿在飘逸的服装衬托下,仙女“飞天”的意象栩栩如生。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柬埔寨传统舞蹈仙女舞上的高棉传统丝绸(图源:Flickr,摄影:Jorge Fernandes2)

桑博(Sampot)为柬埔寨的国服,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1至2世纪的扶南王朝时代。仙女们所穿的衣服叫做“Sampot Tep Apsara”,意为飞天仙女桑博,是桑博的一种分类。

在柬埔寨,根据不同的场合,桑博会有不同的穿法和配以不同的装饰,区分为日常穿的张克本桑博(Sampot Chang Kben)和婚庆丧葬、节日庆典、宗教活动等穿的桑博,其中,飞天仙女桑博(Sampot Tep Apsara)最为出彩,是柬埔寨服饰文化的综合体现。在吴哥时代因丝绸工艺传入和发展,飞天仙女桑博技艺达到顶峰。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庙宇中披着高棉传统丝绸的佛像(图源:Flickr,摄影:Peter Jennings NZ)

但在公元 1431 年,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吴哥王朝改名金边王朝,金丝丝绸工艺开始没落。而后在红色高棉时期该工艺更是遭受巨大打击,以丝织品桑博服饰为代表的高棉古法丝织工艺一度停滞。

而如今,旅游胜地吴哥窟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传统高棉金丝丝绸工艺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每当夜幕降临,大型实景剧《吴哥的微笑》拉开帷幕,《仙女舞》的舞者们头戴金冠,身着华服,优雅的舞姿与多变的手型,在红飞翠舞中,演绎着那盛世吴哥。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柬埔寨传统舞蹈仙女舞上的高棉传统丝绸图源:Flickr,摄影:CONFOBRU)

Tips:

1.《真腊风土记》:是一部介绍位于柬埔寨地区的古国真腊历史、文化的中国古籍,由元代人周达观所著。它对现当代研究真腊古国及吴哥窟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Ahlunh图案:黑灰白三种颜色呈流动状组合。这种图案在宗教仪式和民间活动上老年妇女的衣服上经常看到。

3.高布斯滨林迦:林迦最初是印度教湿婆神的阳具象征,这个符号可以在很多吴哥窟寺庙里看到。

在信仰的终点与你相遇

高棉丝绸,以黄蚕所结金茧抽丝而织就,其本身的金黄色,就是信仰最美好的底色。

在柬埔寨北部生活的高棉人的宗教信仰以泛灵论为主。大自然是他们的根基,这里的高棉人把鬼神与食物及自然物质结合起来,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精灵鬼怪的存在。自从吴哥王朝被迫迁都到金边,暹粒就鲜有人踏足。原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片柬埔寨北部密林中,较为充分地保留了下来。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时光中的黄蚕金丝(图源:Flickr,摄影:Sarah E. Truman)

有人说,柬埔寨,是另外一种境界,是历史、宗教、自然、尘世相互融合的气息,是一个追求信仰的地方,相信在柬埔寨能得到救赎和回归。而这都在冥冥之中注定了的。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服染制匠人森本喜久男在泰国博物馆看到了一块小小的红色丝绸让他久久不能忘怀。而十年后,当森本喜久男作为国际义工到柬埔寨安隆汶县时,才看到类似的丝绸。他才知道这是柬埔寨逐渐失传的高棉丝绸纺织工艺。从此,森本喜久男在这个万林之国扎了根,这一待便是40余年。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森本喜久男的微笑”(图源:新浪中心)

从1979年至1993年长达14年的边境战乱,使得高棉古法丝织工艺也处于失传的边缘。战火毁掉了人们的家园,也同样毁坏了大片森林,这对生长在茂密深林中的黄蚕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森本喜久男走访了 36 个村庄,依旧寻觅不到那脑海里忘却不了的丝绸。

“我了解到,如果我想要复原百年前的传统丝绸,这就意味着需要一片森林和赖此为生的人。”森本喜久男说道。于是在2000年,森本喜久男在暹粒以北30公里的地方买下了5公顷地,从金边带着5位纺织女工骑着摩托车夜行7个小时来到远离市区的荒地上建屋、造林、养蚕、纺织。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森本喜久男与他的高棉传统丝绸(图源:thetextileatlas)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森本喜久男当初种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了一座村庄——森林村。如今,已有三十多个家庭在森林村生活,一百多位女工在这里以高棉丝绸传统纺织工艺为生。

森本喜久男建造了森林村,不仅仅是让女工来这里工作,还倡导她们在这里生活,陪伴孩子。孩子也在这潜移默化中对高棉传统丝织工艺产生兴趣。正如《电影与幸福感》中说道“劳动之后的获得感能有分享,尤其是与心爱的人,幸福感就会存在”。

在森林村,一匹纯手工制作的高棉传统丝绸需要历经半年以上的时间。森本喜久男和森林村人坚持用最为自然的方法养殖黄蚕,用天然的颜料来染色。经2个月的设计、8个月染织,名为“生命之树”的披肩终于完成,那是森本喜久男心中柬埔寨人的力量源泉。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森本喜久男与高棉古法丝织工艺作品“生命之树”(图源:柬埔寨柬闻圈)

炼于藤黄树的明黄色是高棉丝绸的代表性颜色之一,而藤黄树生长在柬埔寨的深山密林中,平时难以寻见。森本喜久男为了寻找藤黄,小心翼翼地穿过布满地雷的雷区,将种子带回了森林村。如今,藤黄树在森林村已经随处可见,人们按季节来采摘藤黄树树皮,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蚕、有树、有纺织手工艺人、有下一代,传统工艺在这里得到了延续,森林村治愈当地人被战争遗留下来的伤痛,也是森本喜久男的信仰。40多年前的那一抹红色,惊艳了森本喜久男的一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在森林村的告示牌上用柬埔寨语写着“尊重工具,细心工作,感受森林。感恩生命,基准与质量,取决于我们的心”这样一句话,森本喜久男说:“我认为柬埔寨人可以在自然中重生。”

高棉古法丝绸,编织了历史与信仰

森林村的告示牌“尊重工具,细心工作,感受森林。感恩生命,基准与质量,取决于我们的心”

黄蚕吐丝结茧金、沸水缫丝卷丝圈、三煮三晒成熟丝、精心扎染织华绸,年复一年在森林村进行着。森本喜久男于2019年4月因病在森林村去世,但森林村和村民们依旧在坚持着高棉传统丝织工艺。柬埔寨人在他们的信仰的终点与自然相遇,森本喜久男也在追寻高棉丝绸的终点与他的信仰相遇。

(责任编辑:黄利霞)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