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环保合作,中国与东盟的绿色命题

2022-11-01 17:10:38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文 / 本刊记者 林涵 实习记者 李红婷)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还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持续关切的合作领域。

在第19届东博会框架下举办的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对话和2022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以下简称环境合作论坛)再次成为双方环保合作日益深化的最新例证。而中国与东盟借着东博会渠道持续凝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共识,推进合作,行稳致远。

环境合作论坛现场 图源:主办方

携手前行的“碳”路伙伴

当前,东盟各国都意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了相关政策。

柬埔寨环境部国务秘书萨索培在环境合作论坛上表示,2019年以来,柬埔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断认识到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性,制订了包括气候变化、气候减缓与适应、长期规划和国家自主贡献评估等8个相关内容的行动计划,以期达到2050碳中和目标。

“马来西亚正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包括: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升气候适应能力,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尽快启动国内碳市场。马来西亚的2021~2025年国家发展规划将促进可持续发展列为重要的内容,国家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也在制定中。” 马来西亚环境及水务部副部长曼舒·奥斯曼说。

在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同时,绿色发展也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优先合作领域。2021~2022年,中国—东盟合作连续两年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凸显了双方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与合作共享,并在相关领域成绩斐然。“过去一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的生态环境合作取得可喜的成果,进一步筑牢了合作的基础。同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同心,各尽所能,合作共赢。”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此次环境合作论坛上说道。

成就的取得有赖于紧密的合作。未来,面对挑战,加强中国—东盟环保方面的合作依旧是主旋律。

第19届东博会上的环保展区 李红婷/摄

“柬埔寨期待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萨索培表达了与中国合作的期许。“希望继续加强区域气候变化合作,分享中国经验”是曼舒·奥斯曼关于马来西亚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期盼。曼舒·奥斯曼 还表示,中国是低碳转型的“绿色优等生”,中国在节能减碳以及一次性塑料减塑方面的做法很值得马来西亚学习,马来西亚也已经认识到区域碳市场发展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希望东盟国家和中国在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更加紧密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和革命,绿色低碳发展正成为国际经济增长的引擎。

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潜力巨大,零碳能源生产侧、终端需求侧和储能设备等方面将是重要合作领域。中国与东盟可着眼于绿色基建、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基建、绿色金融、韧性城市、绿色供应链等方面,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可见度的项目。

目前,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相关重点行业的行动方案、相关支持保障措施等,这些都表明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发展绿色经济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势在必行。“中方愿与东盟国家加强在多边进程当中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更多经济可能,在未来发展绿色经济方面体现大国担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说道。

第19届东博会环保展上的标语 李红婷/摄

寻求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东盟地区涵盖了11个国家、20多亿人口,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地理跨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庞大的人口和活跃的经济也就意味着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等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面临的共同考题。

伴随新冠疫情持续、地缘冲突加剧、经济复苏放缓、能源粮食短缺等多重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已从未来的挑战变为现实而紧迫的气候危机,关乎人类生存发展与子孙后代的福祉。

要想推动中国—东盟环境可持续发展合作,就要在大力发展经济与绿色环保之间寻找一条可行的出路。解振华表示:“中国—东盟要就应对气候变化,区域环境治理,收入多样性保护等议题,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发掘更多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切入点,为新时期中国—东盟的务实合作铺就绿色底色。”

“中方与东盟国家在环保领域有很多合作的机会。”解振华还提出了开展政策对话和技术交流、继续探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合作、开展碳市场政策交流和联合研究、开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电网安全CCUS等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等具体举措。

进一步的务实合作离不开资金保障。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格帕表示,资金支持是东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国家自主贡献的关键,气候适应城市建设与发展是东盟实现绿色转型的路线之一。

对此,中国驻东盟特命全权大使邓锡军说:“中国与东盟要把企业、智库、媒体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扩大合作的主体,凝聚起独特的亚洲智慧。探索利用全球发展和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的资源,为相关合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也要充分利用精英奖学金,为相关合作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将继续与东盟一道共商绿色转型、共建美丽家园之策,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作出积极贡献,为区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责任编辑:黄利霞)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