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壮刀王”黄冬鹏:笑傲刀剑江湖

2022-12-14 16:29:01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文 / 本刊记者 唐琪

是什么让他放弃稳定的工作,花费9年去“复活”一个几近失传的古法技艺?又是什么支撑着他,即使赔上所有积蓄,也不肯放弃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走通的一条路?他又是谁,居然能从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变成明星都追捧的“壮刀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生活,一起见证一场“奇迹”的诞生。

黄冬鹏与他的刀剑人生

从“门外汉”到“壮刀王”

黄冬鹏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开始跟着爷爷学习绘画。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加上本人对美术的痴迷,黄冬鹏很快就熟练掌握国画、油画、素描等多种绘画技法。

后来,由于对美工颇感兴趣,黄冬鹏选择来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置景道具的制作。黄冬鹏说:“由于我本身美术功底比较扎实,动手能力也不错,所以从事这份工作,不仅自己乐在其中,同时也精进了制作道具的水平,这对我后来制作壮刀可以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天,还在电影厂工作的黄冬鹏偶然翻到了国外的《刀王》杂志,很快便对书中花纹钢锻打的精品刀具心生痴迷。“我当时就被这精美的工艺深深吸引,非常迫切地想了解和学习,可在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后,却发现鲜有记载,几近失传。”黄冬鹏说,他赞叹之余又心生痛楚,但也正是从那时起,挖掘和继承传统锻造工艺的想法,开始在黄冬鹏的心里萌芽。

不过,当时在电影厂的黄冬鹏有着不错的收入,工作也很稳定,而要想学习锻造工艺,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了7年后,黄冬鹏才最终决定辞职,义无反顾开始他的“刀剑人生”。

黄冬鹏告诉我们,“当时家人朋友都说我是不务正业,甚至觉得我疯了。因为前期的事业花费很大,自己又没有锻打房,所以场地都是租用的,一天的花费很大,700多块钱一天,积蓄都赔进去了。”

壮刀制作技艺,对匠人的要求极为苛刻

不光开头难,黄冬鹏造刀之路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古法失传已久,黄冬鹏便来到了横县,与老打铁匠们一同交流学习,并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才慢慢找回了古法锻造技艺。然而,掌握了方法,实践起来却并不简单。他尝试了无数种钢材,进行了无数次调试,却屡屡碰壁,梦想中的花纹钢,一直没能打造出来。

黄冬鹏回忆说,“当时,不停的失败让整个人情绪已经很低落了,就连给我租场地的场主都心疼我了,觉得这件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黄冬鹏终究没有放弃,经过上千个日夜的打磨,上百斤钢材的试炼,黄冬鹏终于在2009年锻造出了完美的花纹钢,让失传已久的古法锻打技艺成功“复活”。

自此之后,黄冬鹏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锻制出了自己满意的花纹钢。而凭着精深的造诣,黄冬鹏成为了广西唯一掌握花纹钢锻造手艺的工艺大师,实现了“门外汉”到“壮刀王”的惊人蜕变。

刀尖上的壮文化

每次黄冬鹏给我们介绍壮刀时,他眼里似乎总是充满星光。他告诉我们,“我毕生的梦想就是能把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壮刀都全部复原出来,要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壮族的刀剑,体悟壮族独有的民族魅力。”

《壮刀—盛世华章》复兴了骆越民族古刀的辉煌风采

而壮刀,作为壮族别具一格的文化符号,几乎是与壮族人民共生共存的。早在2000多年前的骆越时期,壮族先民就在花山壁画上刻下丰富完整的壮刀图案,让民族迸发的智慧和力量跃然岩壁之上。

在过去,由于壮族先民主要居住在山林中,灌木丛生,山石巨大,所以曾经作为劳作工具的壮刀,就主要起到开伐的作用。此外,先民还会根据自身体型设计出适合本民族使用的形制,让壮刀能更好地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所需。

《无极·骆越》复刻了最初先民的武器制式,让几千年前的繁华绚丽完美呈现

不过,如今黄冬鹏复原的壮刀,在保留原有工艺的基础上,还融入了更多壮族文化元素。黄冬鹏拿着他的代表作品《无极骆越》向我们介绍说:“你们看,一把小小的壮刀,可是蕴藏了丰富的壮族文化。刀身上的纹理是采用互渗工艺锻造的布丁纹,源自我们壮锦上的花纹,而且因采用了不同钢材,受到光线的变化还会呈现出彩虹般的七彩色。”

壮刀,将壮族诸多文化元素融为一身

一把小小的壮刀,拿在手里却颇有分量,仿佛和其所承载壮文化一般厚重。黄冬鹏说,这都是历经了数十道极为复杂地锻造工序才能出品。而如此精美的刀具,在制作上更是精益求精,其核心工艺甚至要以秒来拿捏。

古法锻造是壮刀文化千年的宝贵工艺,而其中最难以掌握的便是这锻打技艺。黄冬鹏说:“锻打,讲究时机,除了时刻观察,还得手疾眼快,因为每种钢材熔点都不一样,只有在一个温度点上面是能够结合的,这时间只有几秒,一旦错过,就失败了。”

面对熊熊燃烧的炉火,黄冬鹏只需用眼睛看1秒,就能知道温度

而如此复杂的工艺,黄冬鹏却能掌握得炉火纯青。面对熊熊燃烧的炉火,黄冬鹏仅靠眼睛,且只需1秒钟,就能看出温度。但黄冬鹏说:“只能看出温度还远远不够,更多时候是需要匠人的熟练度和感觉来拿捏,这也是能掌握锻造工艺的人寥寥无几的原因。”

如今,除了把壮刀制作技艺保留下来,黄冬鹏还努力把壮刀制作技艺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黄冬鹏的壮刀王文创基地,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壮刀文创产品,从餐厨刀具到装扮饰品,壮刀深受各路收藏家的喜爱,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富有现代活力的文化传承之路。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到壮刀王工作室参观交流

锻刀,更是锻“心”

黄冬鹏语重心长地说,壮刀传承之路,其实走得很艰难。

壮刀制作技艺,对匠人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黄冬鹏说:“制作壮刀,不仅需要有优秀的动手能力,还得具备审美、美术、雕塑等扎实的艺术基础,另外,拥有一颗能经得起‘锻打’的耐心,这更为重要。”

谭云鹏是黄冬鹏的徒弟之一,虽然和黄冬鹏同龄,自己也是高校的教师,但他一直以来都虚心地向黄冬鹏请教学习。“去年开始接触到黄老师,就发现一把很平常的刀,在他手上做出来很有艺术感,也有民族特色,他手上的刀已经上升到一种艺术品的阶段了。”

在壮刀艺术魅力的吸引下,谭云鹏开始向黄冬鹏学习,但却发现这条路却并不好走。谭云鹏说:“刚开始的时候,锤到手,烫伤,割手,手起泡,还有体力不够,还要去拉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手受伤,挨缝针,还打了破伤风。你看黄老师的手、我们的手受伤都是家常便饭。”

而锻刀之路最难的,还有努力之下却收获甚微的挫败感。谭云鹏感慨道:“火候要不就过了,要不就是没有够,成功率现在20%都达不到。书上写是多少温度,并不是说到了那个点它就合适,最难的就在于很多时候它是靠感觉来的,所以说耐心真的很重要。”

壮刀王文创基地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收藏家

虽然传承之路并不好走,但黄冬鹏却一直在尽可能多地丰富壮刀的传承方式。黄冬鹏先后成立了工作室、展示中心、文化基地和研学中心,并借助“大师进校园”等活动,到各个高校讲学,开展合作研究,共创实训基地,开启了现代师徒传授模式。

从电影制片厂里做道具置景的小伙子,到刀锋上孜孜不倦,行走了二十年春秋的非遗手艺人,黄冬鹏在逐梦路上步履不辍的锻造锤炼,让中国传统刀剑技艺和广西民间的壮刀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一缕复苏的曙光。

TIPS:壮刀制作技艺于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黄冬鹏不仅是壮刀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非遗基地负责人、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会理事、南宁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如今,黄冬鹏创造了“壮刀王”“冬鹏”等文创品牌,其作品历年多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鹤金鼎奖、百花奖、金凤凰奖、广西“八桂天工奖”等。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人黄冬鹏提供。)

(责任编辑:谭茜元)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