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

中国—东盟智慧农业合作: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3-03-23 14:25:27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文 / 本刊记者 唐艺

当下,绿色农业被频繁提及,数字化发展加速赋能,人们逐渐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提出了智慧农业的理念。而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而言,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逐渐显现,智慧农业的合作也亟须加强。

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智慧农业的发展将有望助推中国—东盟农业合作飞得更高,行得更远。

敲开智慧农业大门

4000 米海拔上可以种草莓;农场收割用上无人驾驶;养1万头猪只需要3个人,这些看起来似乎难以实现的农业生产活动,如今早已成为智慧农业加持农业活动的缩影。将曾经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智慧农业正在以惊人的实力,撼动着限制农业生产的众多“条框”。

2022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讲到,中国和东盟确定2023 年为“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双方将重点深化农业绿色发展、减贫与乡村振兴、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等领域合作。这表明,智慧农业已成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领域,对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亦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智慧种田方式被视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新途径,在精准和智能装备以及数字农业操作系统的“加持”下,中国和东盟间发展智慧农业“大有可为”。虽然东盟各国家间的农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大体上主要都呈现粗放型农业模式,和中国在农业资源、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彼此合作诉求强烈。

智能农业设备赋能农业工作(图源:新华社;摄影:陆艳红)

“通过智能农业监管系统,如今只要点一下鼠标,即便是在中国广西上班的农业专家也能为远在柬埔寨金边的农业基地的农作物实施浇灌。”中国—柬埔寨农业促进中心执行主任兰晖焰说。

智慧农业运用现代化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远程的自动化农事操作,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有望让中国和东盟突破物理距离的限制,在农业合作上找到创新发展突破口。

夯实智慧农业之基

增强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智慧农业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国在农业生产加工领域的技术、农资、农机装备等优势,帮助东盟国家提升如水稻等农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智慧农业其实还涵盖了(农业)生物技术、新型的现代的(农业)工业技术应用等内容,中国可以通过与东盟国家在水稻育种、加工仓储、物流等价值链两端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助推双方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据悉,中国—东盟已先后实施了病虫害防控、水稻高产栽培管理等 200 多个农业合作技术交流项目,建立了一批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

中国 ( 广西 )—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实验站为老挝带去哈密瓜无土有机栽培种植技术,让“中国甜瓜”首次在老挝境内开花结果;由中国技术团队开发的智能农业监管系统已在柬埔寨应用,帮助当地培育智慧农业。

甚至,中国的稻米在东盟国家的土地上,实现了有趣的“轮回”——中国的稻种在东盟国家土地上培育生长,最后又端上了中国人的餐桌。“依托中国在杂交水稻方面的优势,我们已在东盟多国开展杂交水稻推广合作。”中国隆平高科水稻产业管理部部长李步勋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与其团队根据东盟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品种杂交水稻。经过 20 多年的合作育种,如今,在菲律宾、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都能看见大面积种植的中国杂交水稻。

工作人员在越南河内的基地,查看中国杂交水稻制种生长情况(图源:广西农业科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积极研发、引进、推广自身先进的、适用于农业的技术和设施,在帮助东盟国家提升农业生产加工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带动中国的农业智能化工具和装备研发、生产等类型的企业“走出去”。

午后,在泰国东北部黎逸府的农田上空,中国制造的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正急速穿梭,43 岁的飞手尼空正专心操控着这架无人机,熟练地喷洒着农药和化肥,机体下方喷出的白色农药形成一道雾帘。“用人工喷洒农药一天不超过 10莱(折合24亩)稻田,但用无人机每天能喷洒40~50 莱 地(折 合 96~120 亩)。”尼空表示,使用无人机能帮助农民提 高工作效率。

泰国农民尼空在使用前,检查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图源:新华社)

近年来,类似植保无人机这样的智能化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中国制造智能化的工具和装备为许多东盟国家当地的农民赋能,推动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安全,也为中国—东盟更进一步的智慧农业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

共绘智慧农业蓝图

在农业从传统到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会发展到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精准技术等方式,来实现农业发展“质”的飞跃。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目前虽然已经在加速部署与深入实践中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但若想进一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加深和东盟国家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合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升级。

首先,智慧农业设备要逐渐向低成本转化。智慧农业设备要是动辄几十万或者上百万元,那么智慧农业的大面积普及推广则变得难上加难,所以中国相关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若想“走出去”,还需要进一步加紧研发更为物美价廉的产品。

其次,智慧农业的根本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因此易操作、易学的智能设备是智慧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走俏”的关键。

此外,中国和东盟的智慧农业合作要依托数字化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赋能中国—东盟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让分工更为明确,也让消费者在选购农产品时,多一份安心。比如,即使通过中间农产品加工的层层处理,在终端消费时,依然可以让消费者通过如扫描二维码的形式,了解包括这些农产品是不是打了农药、打了多少农药,乃至通过视频的方式去了解这个农产品的“身世”。

同时,中国和东盟国家可以加强农业资源、产业、技术、政策等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共建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跨国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加强人才交流与信息互通,分享农业技术、经验和科学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

缅甸的植物病理学技术员在中国积极学习先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图源:广西农业科学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进程加快,农业合作一直以来也是走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最前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和中国—东盟多个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项目协议的签署,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合作或将在不断深化中,持续扩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推进绿色、现代化农业继续加持。

(责任编辑:黄利霞)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