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壮美广西/边陲明珠/

左江岩画绘制:源于原始宗教意识

Publication time:2019-01-24 16:17:21

浓烈、庄严、肃穆,左江岩画弥散的神秘气息引人无限遐想。在20 世纪80 年代,曾经出现过一轮对左江岩画的研究热潮,当时破解了不少谜题。其中,岩画的断代问题往往是最棘手的,判断左江岩画的断代依靠三方面的材料:一是根据考古发现的典型器物来推断,如羊角钮钟;二是根据考古发现的各种器物上的花纹图案进行推断,例如在湖南出土的战国时期越式青铜钺上的纹饰与左江岩画正身人像极为相似;三是采集与岩画有关的钟乳石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以上三种推断结果并得出结论,左江岩画作画的年代集中在战国至西汉年间。这与骆越人在此活动的时间重叠。

在正午阳光的直射下,岩画的赭红略微暗淡,但清晰可辨。为何完全暴露在风吹雨打环境中2000 多年的岩画,颜色竟未消失?有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作画颜料主要由赤铁矿混合动物血或皮胶制成,以动物胶作为黏合剂可使铁系矿物颜料牢固地附着在崖壁上。

岩画多集中在崖壁的中下部,作画的最高点一般都高于水面几十米。骆越人是如何接近绝壁作画的呢?学界对此有多种猜测。例如,有人认为在作画不高的地方可能使用直接搭架法。有人认为,也有可能使用自下而上的攀援法。还有人认为,骆越人可能以绳索、藤条为辅助工具,从崖壁顶部悬吊攀援而下作画。还有一种可能是高水位浮船法。在山洪暴发、江水上涨之时,人们利用高水位划船或木排到崖壁下直接作画。

骆越人在作画条件极其艰险的情境下,花费数百年时间创作如此高度程式化岩画的意义何在?左江岩画的主题内容是岩画研究的核心。一般认为,左江岩画的绘制受到原始宗教意识的强烈驱使。有学者认为,岩画中正身人像与青蛙形状相似,岩画很可能与青蛙崇拜有关。记者走访的多位学者都提及壮族由来已久且延续至今的青蛙崇拜。广西东兰县、凤山县和南丹县一带每年都要举行“青蛙节”祭祀活动。有学者认为,左江岩画所绘的是骆越人模仿青蛙动作的群体舞蹈场面,是稻作文化中以祈雨为目的的青蛙崇拜的再现。

还有学者认为,对左江岩画主题内容的认识可以从李石的《续博物志》中得到启发。“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说明左江岩画可能是祖先崇拜的产物。左江岩画虽然图像众多,但排列规整,组合规律明显。与国内外的大多数岩画不同,在左江岩画中,人是绝对的甚至是唯一的主题,高大的正身人像占据画面中心,其他的动物、器物图像均从属于中心人物。高大的正身人像被认为是人们祭拜的祖先神灵的形象。

在很多民族学材料中,都可以找到与左江岩画内容如出一辙的场景。例如,居住在黔、桂交界的白裤瑶,其丧礼葬式最庄重的时刻是出殡头一天下午举行的会祖仪式。届时会场鸦雀无声,巫觋按照一定节奏敲打铜鼓,所有在场的亲朋寨邻,不论老幼,都须双手向上弯举,双脚朝上屈膝叉开,随着鼓点摇头顿足,似托行,如步送。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文旅版”

文: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