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东南亚人有多爱中国大熊猫?

2024-01-26 17:44:19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大熊猫“和花”(右)与“和叶”抢吃 图源:新华社

这两天,中国网友又吃到了“顶流”的开年大瓜:大熊猫“和叶”是女熊!

 

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月24日发布的视频消息称,以前被当作“弟弟”的大熊猫“和叶”其实是“妹妹”,“和叶”和“花花”原来是“姐妹花”。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的视频截图

消息窜上微博热搜后,网友表示,这件事情震惊的程度不亚于,我身边一起玩了好几年的女生朋友,今天突然告诉是个男的扮的。

微博热搜截图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谁能想到,当年“和叶”的爸爸“美兰”的性别反转如今在自己女儿身上又演了一次。

 

要不是饲养员谭爷爷一本正经地亲口解释,网友还以为又是一条“假新闻”。

微博网友截图

而这件事,也引来了外网上东南亚网友的热评。

东南亚网友在中国官方熊猫频道iPanda的“澄清”帖子下热评 截图自facebook

现在,大家只想问一句:确定花花是女熊吗?

微博网友截图

论世界人民有多爱中国大熊猫

 

中国“国宝”大熊猫呆萌可爱,一直都是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明星物种。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和花”,因为外形极具辨识度,个头比同龄大熊猫矮小。身材胖乎乎、脑袋圆滚滚,看不见脖子;坐下来像一个“三角饭团”,直到现在还是“熊猫界的顶流女明星”。

每天,从全国五湖四海,世界各地赶来的游客都把花花的“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几乎是排队几小时,只为看花花一眼。

大熊猫“和花” 图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爱“吸猫”的不仅有中国人,外国人也同样爱。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租借给上述国家的每只熊猫,都成为了当地民众的“宠儿”。

在新加坡出生的首只大熊猫叻叻,是中国租借给新加坡的大熊猫“沪宝”(新加坡呼名“嘉嘉”)和“武杰”(新加坡呼名“凯凯”)的孩子,去年8月已经年满两岁。

作为东南亚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新加坡却将东南亚最大的大熊猫展馆给了“沪宝”和“武杰”,拿出了最高级别的待遇。

2021年的七夕节,叻叻出生之际,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更是在个人社交平台表示:“我很高兴凯凯和嘉嘉能够在新加坡成功生下一只健康的熊猫宝宝!”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祝贺叻叻诞生

根据中新两国达成的协议,叻叻已于今年1月16日返回中国,以参与大熊猫繁殖计划。

因为新加坡的民众实在不舍得叻叻的离去,新加坡河川生态园将叻叻与民众见面的时间从去年11月底推迟到了12月13日。在叻叻与游客见面的最后一天,动物园特地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上千民众前来与叻叻道别。

“很伤心,因为我很希望它可以留在新加坡,可是也是高兴,因为它可以回去家乡帮助研究和保护大熊猫了。”当天,新加坡市民张女士来到动物园与叻叻打了招呼,说了拜拜。

2023年12月13日,新加坡民众送别大熊猫叻叻 图源:新加坡《海峡时报》

在马来西亚,去年大熊猫“谊谊”和“升谊”离马回国,民众与之难舍难分的场景更是令人动容。

离马的当天,动物园的道路两旁也站满了游客、民众、媒体以及工作人员,即使天空下着雨,也挡不住人们前来欢送“谊谊”和“升谊”的热情。

新加坡民众在雨中送别“谊谊”和“升谊”图源:马新社

“谊谊”和“升谊”是中国旅马大熊猫“兴兴”和“靓靓”所生的女儿。其中,“升谊”是2021年5月31日出生。凑巧的是,那天刚好是中马建交47周年纪念日,被当地民众传为了佳话。

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发文说:“它们曾经在动物园的地面上印下的有趣爪印,深刻地提醒我们,它们曾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共享欢笑和快乐。”

众多网友在帖子下留言:“我们会想念熊猫姐妹的,一路平安”“希望你们记住在马来西亚的快乐时光”“再见熊猫宝宝,祝你们未来一切都好”“感谢你们带给马来西亚民众的欢乐,我们将永远爱你们”……

马来西亚民众与旅马大熊猫兴兴合影 图源:马来西亚《邮报》

因为给予熊猫专业与精心的饲养,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也得到了中国的政府的认证。

中国网友亦评价,租借给马来西亚的熊猫已被宠上天,过着“生活不能自理、饭来张口”的日子。

微博网友截图

而去年,21岁的旅居泰国的大熊猫“林惠”去世,泰国民众也感到非常的难过。

当时,多位泰国民众聚集在熊猫馆外并送花,清迈动物园举行了悼念仪式,工作人员在“林惠”的照片前放上鲜花并表示哀悼。

一些当地民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是“林惠”陪伴了他们的童年,希望它在大熊猫星球里过得幸福。

毋庸质疑,大熊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而某种程度上,“最萌外交官”大熊猫是双边友好关系的映射,也是拉近中国与东南亚人民情感的纽带。

 

“熊猫外交”在东南亚的历程和影响

 

很少有什么像大熊猫这样能够获得海内外众口一词的称赞。大熊猫迷们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大熊猫痴迷症”( POD,即panda obsession disorder)来表达由衷的热爱。

德国学者Falk Hartig曾总结说:“‘大熊猫’吸引的公众人数远比中国孔子学院、China Daily、CCTV或者其他艺术团体多得多。”

可以说,“熊猫外交”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已久。从1948年大熊猫首次以国礼身份由周恩来总理赠予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末,至少有65只大熊猫分布在海外的18个国家,所到之处,吸粉无数。

其间,“熊猫外交”也经历了从政治性赠送到租借,再到合作研究的模式变迁。步入21世纪,在特定的外交关系背后,大熊猫“出海”对所赴国的责任意识和科研水平提出了更多要求。

大熊猫“旅居”东南亚,踏上的便是“合作研究”的列车。所以说,“大熊猫热”可能早已席卷东南亚,但真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民众之间相交相通的“友好亲善大使”,前后大约20年。而这20年,几乎就是中国—东盟关系全面发展的“上升期”。

中国一般一次对外“输送”一对雌雄大熊猫,一次期限10年。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依次于2003年、2012年、2014年和2017年迎来一对大熊猫“夫妇”,而这些时间节点孵化出大熊猫合作研究,分别寓意两国共同庆祝中泰友好邦交、中马建交40周年、中新建交20周年、中印尼建交67周年。

2018年3月24日,在印尼茂物的印尼野生动物园,游客参观大熊猫“彩陶” 图源:新华社

马来西亚人常说,大熊猫“兴兴”和“靓靓”是模范夫妇、明星父母。2023年8月,马来西亚自然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部副秘书长阿卜杜勒·瓦希德出席庆祝它们17岁生日的生日会当天致辞说,它们在马旅居期间,诞下的3只大熊猫宝宝,也证明了马中在保护珍稀动物方面,有着良好且有效的合作关系。希望马中之间的熊猫租借可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并激励各国为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福祉努力。

 

该如何看待另一种声音?

 

事实上,“熊猫外交”发展的这些年,也渐渐有了一些其他的声音。例如有的外媒统计租借大熊猫的成本分析称它给租界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困难”。

这种“唱衰”“质疑”的思路寓意为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要知道,大熊猫旅外的另一大要职是当“动物园明星”,凭借着风靡全球的粉丝基础,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据泰国清迈动物园消息,从2003年10月到2022年8月,大熊猫馆至少接待了740万人次游客;“林冰”作为第一只在热带地区诞生的大熊猫宝宝,也给动物园带来了更大的流量,据统计,“林冰”1岁那一年,动物园接待的游客数量达140万人次,较出生前的80万有了大幅度攀升。

在第一个十年,大熊猫“林惠”“壮壮”“林冰”一家三口更是为动物园带来2.3亿泰铢(约合780万美元)的收入。此外,由大熊猫馆衍生的文创店、直播频道等也是众多创收渠道的“显学”。

在泰国清迈动物园,大熊猫“林惠”与参观者见面 图源:新华社

中国科学院保护生物学家魏辅文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大熊猫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具体而言,大熊猫保护每年的价值约为2.6亿至6.9亿美元,而保护成本每年约2.55亿美元。

 

也就是说,当我们参与大熊猫保护时,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服务”价值,例如纯净的食物和水,洪水和疾病等自然灾害和社会疫病的防控,以及玩乐和享受大自然的需求等。

 

而这些价值的放大,取决于大熊猫全球保护网络的进一步合作。

 

“熊猫外交”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对柔软的需求、对稀有的珍视、对所处环境的反思,而这些,也正是友好外交关系的不竭“源”动力。

 

文/钟霜霞 张诗蕊

来源:东博社

(责任编辑:谭鉴荣)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