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人物

专访∣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后疫情时代,中泰文化旅游将呈现新面貌

2020-12-11 18:27:31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东博社记者/黄利霞、谢质斌、韦世宏)“中泰一家亲,砥砺共前行”,自古以来中泰两国始终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保持了友好交往,特别是在文化旅游上日益活跃,成为中泰关系的一大亮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经济发展变得并不容易,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让中泰两国文旅交流更进一步?日前,出席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接受东博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后疫情时代,中泰两国文化旅游的发展和推广将会呈现新的面貌,我们将更加注重品质旅游,更加积极的推介中泰两国旅游资源。

说明: e0180d8d3d8272d68fae2d6c9187692
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接受东博社记者专访

中国与泰国的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1975年中国与泰国建交后,两国文化交流更为广泛。中泰两国建交45年来,在文化领域持续深入发展,文化交流日益繁荣,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两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阿塔育·习萨目表示,中泰两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传统习俗、宗教、生活方式和饮食等方面,特别是中国南部地区很多省市的传统习俗和泰国是非常相似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有友好交往。公元1~5年西汉时,中国航船就到过泰国。东汉至隋唐时期,泰国境内就有狼牙修国、堕罗钵底国、盘盘国等,都与中国有交往。明王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航行中,曾带领船队到过泰国,并受到了非常友好的接待。《西洋番国志》真实记录了当时泰国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成为中国人了解泰国阿瑜陀耶王国的宝贵资料,从一定意义上讲,郑和下西洋出访泰国,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中泰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和泰国有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有很多传统习俗和自然风景是可以共同分享、共同开发的。”阿塔育·习萨目说。

目前,泰国拥有多处文化遗产,有5大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3项文化遗产,分别是素可泰历史遗迹公园、大城遗迹公园、乌隆班清考古遗址。以上三处文化古迹均是备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而大皇宫、玉佛寺、卧佛寺和双龙寺、达帕侬寺等其他地区的重要佛寺,展现了泰国的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

素可泰(Sukhothai)位于曼谷以北440公里,不但曾是泰国的第一个首都,也是文化根源的摇篮

阿塔育·习萨目认为,中国在文旅方面的发展潜力更大,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在不同的省市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习俗,可以发展不同省市的文旅业。“在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还有很多美丽的城市,寺庙、宗教建筑、自然景观等等。而这些地方是很多国际游客所不知道的,我们可以更加积极的推介中国有关省市的旅游资源。”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泰两国在教育、健康、旅游、民俗、学术交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2019年11月,中泰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联合新闻声明》中,一致同意加强旅游合作,推动人员往来,推动媒体和信息领域合作,通过媒体交流互访、新闻及纪录片交流、举办论坛和节庆活动等方式,推动人文交流和媒体行业发展。同年,泰国文化部副部长巴拉梅·安披切出席于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并将论坛重要内容用于开展东盟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发展中。

 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出席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是推动文化交流、建立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关键契机,我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经验,探索新的发展机会。”阿塔育·习萨目表示,即使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仍有信心重振旅游业,更加注重品质旅游,注重室外经验、文化体验和美食体验。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高层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今年论坛的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旨在推广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经验,探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及路径,展望中国与东盟开展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的愿景,助推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共同繁荣,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来源:东博社

(责任编辑:何斌)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