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建党100周年|治国理政心有蓝图,国际社会从这读懂中国未来

2021-07-02 14:37:10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本刊记者/黄昀昀)百年积累经纶满,一卷蓝图韬略彰。2021年,中国将迎来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成立百年华诞,并迈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参与者,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聚焦了众多来自海外的目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将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路径提供依据。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共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实施了13个五年计划或规划。“五年规划”以其神奇的力量,带给中国和世界越来越多的惊喜,诠释着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独特而巨大的魅力。

“中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十四五’规划具有很强的未来导向性,需要面向更加长远的未来,而不仅仅是未来五年。”路透社如此评价。那么,站在这个历史关口,此次的五年规划相较以往有何不同?

《纲要》锚定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但本次规划主要目标大幅减少,并且首次未设定GDP增速目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对此,路透社引述专家的观点说,这意味着中国对经济“保持一定增速”有把握,也有利于中国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十四五”规划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第十三届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答案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这是中国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谋划,同时也是海外最关切的议题。对此,外部有些声音提出,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内需,是否会影响对外开放的力度?

2020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举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称,中国消费规模正稳步扩大

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阿顺诗·帕尼察叁副教授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排外”,“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将从最大出口国变成最大进口国。”她说,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拉动经济增长,对各国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约旦《纳巴特人报》刊发了题为《中国正寻求更高程度的对外开放》的报道,指出中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将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西班牙埃菲社报道也称,中国将推动“双循环”以加快国内生产、吸引外资和稳定贸易。

“中国经济开始从‘0’到‘1’的突破”

现在的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依靠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低端外需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泰国国家发展管理学院、社会发展与环境管理学院李仁良博士看来,过去,中国擅长从‘1’扩展到‘10’,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而现在更上了一个台阶,开始从‘0’到‘1’的突破。而实现这一突破的抓手,便是科技创新。

虽然自2006年到“十三五”规划,中国始终倡导自主创新,但本次《纲要》将这一概念提高至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在《纲要》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这一连串数字体现了中国的决心;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增强科创版“硬科技”特色、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一套“组合拳”体现了中国的力度。

“中国将通过创新驱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新团结》报主编克里斯蒂娜·比埃认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了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逐步贯彻落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联社也报道指出,中国正在将注意力转移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长期目标。

图为脑外科手术机器人。有分析称,中国机器人产业由过去野蛮生长进入到现在的理性发展,未来产业将由低水平定位向高端攀升

“科技进步最终会落实在终端产品上,而制造业则是各项实力的综合体现。”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文分析称。中国制造业表现突出,稳定性也明显提升,“相信这一趋势仍将在未来持续”。报道还认为,中国高端人才的增加“显而易见”,服务业可以成为就业市场的稳定器,而高端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将成为经济“增加值”的最终来源。

在技术领域,海外还关心中国的标准制定、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俄罗斯知名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强调,中国最近通过数部法律,改善了对外合作知识产权领域的状况。俄方“也对中国的成果感兴趣”。巴西《圣保罗州报》在报道中指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市场投资新技术。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真诚的”

202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纲要》共设8个约束性指标,其中5个集中就在“绿色生态”版块。国际社会十分关注中国如何实现碳中和,希望从中找到低碳科技、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方面的商机。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真诚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撰文指出。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叶连娜克拉宁娜分析道,中国“十四五”规划当中所制定的环保措施,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在克拉宁娜看来,这一系列措施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生态转变的关键”。与此同时,追求环保将为中国公司提供新的机会。她称:“中国成功建立了强大的太阳能板生产链,现已积极供应欧洲和俄罗斯。因此,保护环境有助于促进生态型工业企业的利益。”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在2021年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光伏产业再度成为热点

“要扭转经济增长放缓趋势,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路透社援引分析称,“十四五”规划将继续寻求增长和改革的平衡点。中国将朝着消费导向、高增值、绿色及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以实现经济平衡。

印尼战略研究中心经济专家法家尔同样给予中国高度评价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想现在的中国政府不仅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摆脱贫困,还要在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科技的含量。发展绿色经济这一思路很有借鉴意义。”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百年变局之下,世界从“十四五”规划中,看到了中国的开放、创新与机遇,而以纲为领、勠力奋斗,中共带领中国人民看到的将是国富民强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何斌)
  • 新闻推荐

Copyright 2006-2013 广西中传传媒有限公司 桂ICP备1400017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86号桂ICP备14000177号 版权所有